嚓噗小说 > 历史军事 > 南唐荣光:我李煜不止是词帝 > 第63章 狐狸尾巴露出来(1/4)
    意料之中,第二天整个金陵城都震惊了!

    一夜之间,金陵十二家大型当铺、金店、柜坊被抢,损失巨大,有人顿足捶胸,有人幸灾乐祸。

    顿足捶胸的,自然是福州商人。事实上,古代经商并不容易,商人也是高危群体,《琵琶行》里面说“商人重利轻别离”,这句话不全对,商人也是人,谁愿意跟自己家人离别呢?只是古代交通不便、通讯不便,出门做生意,短则几个月、一年,长则好几年不回家,如果遇到抢劫、瘟疫、天灾等变故,很可能会抛身在外,成了孤魂野鬼。在这种情况下,“商会”就成了一个重要的组织,一个地区的商人到另外地方聚集,以商会的形式抱团,历史上涌现出的浙商、晋商、鲁商就是这么来的。挣到的钱,也都存到本乡人开的的当铺、柜坊当中,这样更放心,所以哀嚎不止的,基本都是福州来的商人,还有一些倒霉蛋儿,是在柜坊存钱的外地人。

    幸灾乐祸的,自然是金陵及其他外阜商人,也少不了好事的老百姓——看热闹,是一个自古以来的传统美德,至少提及福州商人,商贾群体中一致认为,怎么起哄都不为过,因为近些年来,福州商会实在是太霸道了——要搞清楚这种现象,就要明白“福商集团”是怎么兴起的。

    此事还与后周有关,扬州、楚州自古以来都是重要的产盐地,南唐前身“杨吴政权”之所以能够兴起,很大程度上就是控制了全中国的盐业中枢,在郭荣侵占淮南十四州之后,南唐不仅失去了盐的产地,也失去了重要的经济来源。

    人不吃盐是不行的,无奈之下,南唐方面只能另寻产地,这个地方就是福州。闽国灭亡之后,南唐占据了建州、汀州,而军阀留从效控制了福州、泉州、漳州等,名义上虽然归属南唐,实则又与吴越、后周眉来眼去。在这种情况下,福州产的盐,自然不会受到南唐监管和调度,只能是通过商业手段,从南向北贩卖,短短数年间,很多福州商人靠着贩盐,就成了一方富豪。

    以盐商为主导,很快“福商集团”就开始攻城略地,一时间,粮食、药材、茶叶、皮毛、造纸等很多领域,都出现了福州商人的身影。以现代经济学的视角看,南唐的市场就那么大,你占领了,别人就得退出去,这自然就引起很多南唐大商贾及大家族的不满,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