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头,才发现战场变化,虎丘、姑苏两都援军,均被消灭大半,为了逃命,一个劲地往路旁草丛中突围。
“想跑?来人,点火!”
二月莺飞草长,腊月草枯木枯,一把火扔下去,在西北风的助力下,迅速燃烧成一大片。
凄厉的惨叫,此起彼伏!
“弓箭手,继续围攻,娘的,手中的箭是留着下崽的吗?射出去,全都射出去!”
谢彦这么吩咐,是有底气的,“弓箭外包”的效果,在短短两个月的战争准备期间,令人咂舌!
侯无双领命之后,立即派人前往崇义,先是找了“篾匠扎堆”的村子,说明来意,工匠们一看制作箭杆的标准,都乐了。
这都不叫事儿!
晒干荫凉的毛竹,都是现成的,按照长短、粗细、直曲的标准,立即动手制作,第一个月,仅仅上交了不到三千支。
但是,进入第二个月,附近十几个村子的匠人,听说有着好事儿,纷纷前来揽工程,前十天,一共上交了一万只。
生产力是厚积薄发的,到了第二个月第二十天,一共上交了二十万只!
粗略估算一下,工匠们熟练制作流程之后,十天的箭杆产量,就超过了兵部军器局三个月的产能。
与此同时,“金陵侯家”也接单不少,侯家本来就是铸造起家,不仅自家上百个铸造工坊,还联合私人打铁铺,两个月内,原本是生产铁锅、铁锄等匠人,转行成为“军工人”,而铸造箭簇的工艺,更加简单。
在解决主要的箭杆、箭簇产能之后,剩下的组装完善工作,就省劲多了,足以支撑整个战争“不限量”的箭矢供应。
晨光微熹,浒口关终于平静下来。
目及之处,一片狼藉,谢彦终于松了一口气,这时候,手下推推搡搡,将一个身穿铠甲的人,拖到跟前。
背后、小腿各中一箭,血流如注,谢彦端坐马上,用长枪一点,半寸插入那人肩膀。
“报名!”
“……唐狗,安敢辱我,要杀便杀!”
谢彦一用力,枪尖进去一寸,手轻轻一转,皮肉外翻,耳边传来杀猪般地嚎叫。
“本将军跟你好好说话,你就好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