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历史军事 > 天启:再续汉家三百载江山 > 第395章 杭州兵变(1/3)
    “快”

    “快点!”

    “那边,那边!快那边多来几个人!”

    数十万斤火药爆炸,整个杭州城的大地都不由得剧烈的晃动了一下。此刻蓬勃的大火,正在快速的肆无忌惮的吞噬着周围的一切建筑。慌乱的人群和匆匆赶来的救火人员,此刻正慌忙的应对着,这让人感到无比恐慌的一幕。

    奔腾的火焰犹如一条长长的巨龙一样,在杭州城的西北角盘旋。不断吐出猩红的火焰,吓退着急拯救自己家园的群众。

    今天晚上,杭州注定无眠。

    在这场突然起来的火灾之前,一向是多雨的杭州,竟然破天荒的快一个月没有下一滴雨。这也让处在江南的杭州,平日里湿润怡人的空气都是干干的,正值秋冬时节,这里的天气本就有些干燥。不断肆虐的东北风,又让这干燥的天气一直在这里盘旋。这更显得人心中总是多有一丝丝的烦闷。

    中国人居住的地方多是平原,这里不像是希腊,罗马,那里有容易开采的石膏石头,在中国这里只有木头。而勤劳的中国却能用随处可见的木头,构成他们房屋的主要基调。精美的木制品,可以说是中式建筑的灵魂。

    杭州在明朝早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这一座依靠着钱塘江而建的城池,聚集了超过五十万的百姓。在杭州城里,一座座砖木混建而成的精美房屋,彼此之间相互依赖。这样寸土寸金的地方,老百姓舍不得一点地方。可这样稠密的建筑,也在不经意间带来了巨大的危险。稍有不慎,哪怕只是一个火星,就可能酝酿起一片骇人的灾祸。

    聪明中国人,在很早很早之前就已经发现了这些问题。中国人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火灾警报系统,形成了一系列的防范措施。同时还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消防部门,研发出了大量实用的消防器材。

    其中最着名的消防武器,也就是形制上,如同现在高压水枪的“唧筒”。在明清两代,这种高效便捷的救火工具,被中国人赋予了一个更加生动形象的名字“水龙”。“唧筒”和军事上所用的猛火油罐,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只是这种设备造价实在是太过高昂,所以在大明朝除了皇城这样特殊的地方,恐怕也只有在苏杭这样富的流油的地方才能够装备上几台。

    更多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