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海中自然会浮现出商朝的繁荣昌盛、甲骨文的神秘莫测、青铜器的雄浑厚重,这些元素能极大地提升城市的文化辨识度和吸引力,助力我们在文化旅游、文化产业发展上迈出更大步伐。”
“而且,相比朝歌,‘殷都’更能全面体现安州在商朝时期的核心地位,朝歌虽也有历史渊源,但在文化的全面性和代表性上,还是稍逊一筹。比起继续沿用安州,‘殷都’又多了一份历史的厚重感和独特性,能让我们在城市发展中,更好地挖掘和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实现历史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不得不说,这确实是一个相当霸气的名字,国内所有的地级市叫“都”的似乎没有!
虽然有不少国内城市自诩为这都内都的,但真正在地名上体现出来的并没有。
刘永生第一个改口支持。他微微颔首,轻咳一声,打破了会议室里短暂的宁静:“听了关国华同志的发言,我深受触动,也重新审视了这个问题。作为一个安州人,我最初坚持保留‘安州’之名,是出于对家乡的深厚情感和对城市发展延续性的考量。但细细想来,‘殷都’这个名字,确实有着独特的魅力和不可忽视的优势。”
“从历史传承角度而言,‘殷都’承载着安州最为辉煌的一段历史记忆。商朝在安州建都的那段时期,是华夏文明发展的重要里程碑,甲骨文、青铜器等伟大的文化遗产都诞生于此。‘殷都’二字,是对这段灿烂历史最直接、最有力的彰显,能让我们的后代更加深刻地了解家乡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
“在城市宣传和文化传播方面,‘殷都’无疑更具吸引力和冲击力。它简洁有力,却蕴含着无尽的历史底蕴,让人一听就难以忘怀。当我们向外界介绍这座城市时,‘殷都’这个名字能够迅速抓住人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这座城市的探索欲望。无论是发展文化旅游,还是吸引投资和人才,‘殷都’都能成为我们强有力的文化名片。”
“我相信,以‘殷都’为新的城市名称,不仅不会削弱我们对家乡的情感认同,反而会为安州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它将成为我们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让安阳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所以,我支持将合并后的城市命名为‘殷都’。”
徐雨萌看出来了,生于安州和鹤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