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好了,但是,要等我满了十八岁再说,少一天都不行。”
高毅松微笑:“好吧,记得要个贵的,越贵越好。”
谭小絮:人傻钱多!
吉普车来到场部大街,停在场长办公室门外。
谭小絮及时调整了心态,以场长的口吻说:
“下来吃个早饭吧,正好我有工作上的事要跟你说。”
“是。”
两人下了车,一起去食堂吃饭。
谭小絮先喝了口热粥,说:
“我打算再往十一连队调些人手。”
“还从十连队抽调吗?”
“不,这次不从其他连队抽调了,最近正好有一批知青要来,大概有五十个人,我想把这批知青全部安插到十一连队。”
“一次安插五十个知青?”
“对,很少有连队一次安插那么多知青,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你了,这些知青大多数是南方来的,他们刚来就碰上冬天,可能不适应北疆的气候。
再加上这些知青其实大多都是十六七岁的孩子,心理上还没完全成熟,离家千里,难免会想家。
总之,连队一次接收数量那么多的知青,是个不小的挑战,你要负责好。
作为指导员,也要时刻关注知青的情绪波动和思想变化,争取早点让他们融入到连队生活。”
高毅松发自内心的说道:
“下乡知青能碰上你这样的领导干部,是他们的福气。”
谭小絮被夸的有些翘尾巴:
“我会争取做一个合格的场长!”
“你已经合格了。”
说完安插知青的事,两人又说了十一连队的一些日常工作进展。
直到现在,十一连队地里还有很多东西没收上来,仓库里更是堆的满满登登。
由于收的萝卜白菜太多,菜窖都快不够用了。
食堂那边做大酱,积酸菜,晒萝卜干,腌其他各种咸菜,工作依然繁重。
还有养殖场那边,家禽家畜都长大了,而且数量越来越多,每天收上来的鸡蛋鸭蛋鹅蛋有几十斤。
十一连队现在的供养能力,绝对是整个二分场排在第一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