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冒死进谏,恳请陛下废太子,唯有如此,方可安民心啊。”一位身着紫袍的大臣言辞恳切,表情严肃地说道。
“万万不可啊,陛下。
太子乃是国本,国本若是动摇,那整个国家都会震动,这必然会有亡国之危啊。
太子如今虽然有些过错,但也只是年少轻狂,还可教导,切不可轻易废除啊。”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臣拄着拐杖,吃力地向前迈了一步,极力反对道。
“陛下,您有所不知啊。
太子如今的势力已经十分庞大,可谓是尾大不掉。
如今的局势,我们若想对抗金国,倒不如封淮国公为楚王,让他来协助朝廷。
或许,这还有一线生机。”一位眼神犀利的大臣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哼!淮国公现在怎么可能还会听从朝廷的诏令呢?
那淮国公的头衔本就是个虚衔,朝廷既没有给他封地,也未曾给他一兵一卒。
可如今呢?淮国公实际控制的地域远远超过了朝廷啊,那都是他自己一点一点打下来的。
陛下,您看看最近啊,那个名叫陈亮的书生,简直是肆意妄为。
仅仅凭借着5000人,就整合了太湖平原几乎所有的州府。
陛下,您也知道,那可是朝廷税收的主要来源地啊。
而我们呢?我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一步步地蚕食我们的地盘,可我们根本就不是他们的对手。
而且朝廷现在也没有那么多的兵力,实在是毫无办法啊。”一位大臣无奈地摇着头,长吁短叹。
“那能怎么办,我们的主力部队都集中在襄阳战场,东部地区兵力本就空虚。
以前考虑北面有淮国公镇守,本可万无一失,现在被反噬,到底该如何是好?” 一位老臣悲愤道。
“陛下啊,襄阳城已经破了,如果鄂州再被攻破,那我们连向金国赔款求和的资格都没有了啊。
陛下,臣以为,倒不如废了太子,立一个年幼的皇子为太子,然后让淮国公做太傅。
陛下您想啊,他怎么也不会不管他的学生吧,这样一来,淮国公必然会为了保护他的学生,也就是新太子,而出力对抗金国啊。”一位大臣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