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便跟夏宁聊起了天。
“小夏,老家哪儿的啊?”
“临邛的。”
“额……你也是临邛的?那不是跟程实一个地方么?你们高中应该都是同一所吧……居然不认识?”
李亦舒颇为诧异。
临邛这样的小县城,高考能上川大的,就只能是一中。
以程实的能力、夏宁的颜值,高中时应该都是学校的风云人物。
便是不认识,也应该都知道学校有这么号人的。
但她看程实跟夏宁,却不像是认识的样子,就很奇怪。
夏宁不由苦笑。
她何止跟程实高中一个学校啊,幼儿园、小学和初中,都一个班的好吧。
甚至打娘胎里,两人就算是认识了。
明明算是青梅竹马,此刻却搞得像陌生人一样。
原因还在她自己——实在太作。
夏宁选择了沉默,没有回答李亦舒的问题。
李亦舒终于也察觉到有些不对劲儿了,没有再打破沙锅问到底。
又半小时后,到了望江校区。
程实把车停好后,直接去了校文体部的专属活动教室,准备开会。
李亦舒则带着夏宁,去采访那个见义勇为的大三学生。
有对比才有差距——这个大三学生,面对镜头,非常的紧张,别说从容应答了,连说话都结结巴巴的,好几次,还需要李亦舒主动引导,把问题简化成、只需要他回答“是”或者“不是”,采访才进行得下去。
整套流程下来,就搞得李亦舒非常累。
好不容易采访结束,李亦舒跟着夏宁,去望江校区的食堂吃午饭。
夏宁好歹在望江校区生活了一个多月,倒也算是熟门熟路。
两人边吃饭边闲聊。
“小夏,感觉到差距了吧?”
“什么差距啊?”
“当然是受访者之间的差距啊,你看我采访程实时,都没说几句话,他就很好的掌握好了节奏,回答的又有条理、又不失风趣幽默,时不时的,还能冒出几句金句……刚才那个男生,则木讷又呆板,我要是不费尽心思的引导,咱们的采访,甚至都进行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