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再加上对于朱标的喜爱,所以开国班底一股脑的塞到东宫,各自有加官。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当年是李善长、徐达和常遇春为真正的三公。而三孤的少师、少傅、少保虽然设立,但是没有兼领者。
至于再往下一点,就是东宫辅臣了。而这一次,老朱不打算设立三公、三孤,但是将太子三师给拿出来。
李景隆在洪武十九年就兼太子太傅了,这也是典型的加官、不掌东宫事的代表。
朱允熥想了想,说道,“加官呗,颍国公、曹国公、凉国公、宋国公,算上我二舅,都是太孙三师。”
老朱就笑着说道,“这倒也是,加官的全都是勋贵,和开国那时候一样,文官的人要急了。”
“急就急,我是不打算给文官爵位。”朱允熥笑着开口,“本来文官就能凭借着科举进入官场,还有詹徽这样能借着父辈的功劳轻松点入仕。要是再给他们世袭罔替的爵位,那以后朝堂上全都是文官了。”
老朱笑着点头,“是这个理,文官不能给爵位,他们再闹也不能给。”
老朱随即问道,“蓝玉为太傅?”
虽然都是从一品的三师,但是太傅、太师,还是比太保高一点。
“他?”朱允熥直接说道,“太保就了不起了,他本来就是居功自傲。再给他太傅,还不是让他愈发无法无天。正好,我外祖父以前还是正经太保,比他这个太孙太保强。”
老朱就笑着打趣,“那他要闹翻天了,他素来张狂。”
“我知道。”朱允熥笑了笑,说道,“我也明白常家、蓝家和我的关系,但是我到底姓朱。凉国公,当年祖父将梁国公改为凉国公,将他过失刻在世袭的凭证上。他这些年也没有多少长进,等他回来了得敲打一番。”
老朱愈发满意这个孙儿,知道自己是朱家人,在乎的是江山社稷。
老朱叹了口气,说道,“按说你当了储君,蓝玉该长进点。就是他那个性子,实在是跋扈的厉害。他都敢在赐宴上当着咱的面说‘军中将校升降进退,大权操于他一人’。这样的人,你不好收拾。”
朱允熥沉默片刻才说道,“他该压一压,现在有颍国公、宋国公,以后说不定还有魏国公、曹国公。要是这几年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