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殿的这些人就要努努力了,小殿下开心了才不会闹着要走。
“我先前看了些田地、户籍,总得来说还是涨了些。”朱允熥颇为开心的说道,“我大明人口、田地越来越多,这就是好事情。”
老朱随口问道,“从江南迁来的富户等等,这些事情做的怎么样了?”
朱允熥颇为得意的说道,“现在有些勋贵人家、还有锦衣卫、北镇抚司,在江南不少地方名声更臭了。”
老朱就笑着开口了,“他们名声臭了才是应该,若是这些人都在爱惜名声,咱就要担忧了。总要有些得罪人的事,就该他们去做。”
朱允熥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现如今也有人或明或暗的说过一些,觉得我这有些爱用锦衣卫,不是明君之相。”
道衍等人低着头就装作没听到,皇太孙经常口无遮拦的说一些令人心惊肉跳的话。皇帝也是一样,对一些看似敏感的话题也毫不遮掩。
皇帝和太孙之间这么说也就算了,那是他们的事情。可是大家也都清楚,也就是那两位可以提,其他人提了就容易惹祸了。
在皇宫做事,有些时候就是该听的听、不该听的不听,选择性的耳聋眼瞎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事情。
老朱就更为得意,“这点伱不像你爹,他比你城府深。你也就是不注重一些名声,学学你爹多好!还是小时候教的不好,你有些急了。”
随即老朱期待的看着朱文垚,“文垚,你跟着咱学!以后不学你爹,学你祖父!事情办了,名声还好,这才是真学问、这才是明君!”
朱标就属于既要又要的,他既要一些人实实在在的将事情给办了,但是名声也是要顾着,所以他看起来是完美无缺。
朱允熥忍不住吐槽说道,“文垚名声要好,以后我就得给他扛事。”
老朱毫不在意的说道,“朕是独夫,你也好不到哪去。大明头两个皇帝行事霸道就行了,到了文垚当皇帝就该宽松点,一张一弛才好。”
其实按照老朱最初的构想,他的好大儿当皇帝的时候就该是宽松一点了,毕竟不适合一直都是乱世用重典。
可是现在的话还是算了,朱允熥的性子肯定是比老朱看似是要宽和一点,但是那也是比较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