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因为想替自己留后路而对这些人网开一面,拟罪的时候,这些秋后问斩的,基本都是他提议的,夏言反对,杨一清同意,贾咏大多弃票。
杨一清之所以同意,是因为他如今这个年纪,不需要考虑太多东西了,他很清楚,自己最多再干一两年,就得告老还乡了,要知道如今的杨一清可是七十有三了,干到他这个年纪的,整个历史上都很少见。
更何况如今的杨盛斋,不入朝堂,不入仕途,杨一清根本不用考虑为自己孙子铺路的问题。
杨一清很清楚,自己的孙子要走的路和自己的路完全不同,那些官场上的门道,那些人情世故,根本影响不到自己的孙子。
因此杨一清给这些人拟罪的时候,但凡杨慎提议的,他基本都会同意。
只有少数无关痛痒的,杨一清会适当放宽一些。
杨一清很清楚自己现在该讨好的是谁,是周楚和皇帝,至于其他人,不在他的考虑范畴之内。
“诸位爱卿,对内阁的拟罪结果,可有什么异议?”
嘉靖看着满朝的官员,问道。
“陛下,这拟罪是否过重了些?”
礼部的一个官员出列道。
“是啊陛下,按照以往的惯例,多数应该是流放的。”
另一个官员附和道。
“惯例,什么惯例?难道以往就没有秋后问斩的惯例吗?”
韩玠出列反驳道。
“这些人身为朝廷命官,不思报效君恩,居然侵吞如此多的国家资产,还妄图炸毁铁路,铁路是什么?诸位,无需本官多言吧?铁路于我大明的重要性,无需本官多说吧?”
韩玠此话一出,其他人还未说话,兵部尚书王宪直接站了出来。
“陛下,这些人罪该万死,依老臣看,秋后问斩还是太轻了,就应该斩立决,夷三族,铁路可是关系到我大明的千秋大业,这些人想要炸毁铁路,罪同叛国。”
王宪满脸愤怒道。
刚才得知铁路被炸毁的时候,王宪的血压都上去了,此时才刚刚缓过来。
“你们这些人,为这些罪该万死之人说话,到底存的什么心思?难不成有罪不该罚?”
王宪回头瞪着那些人,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