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到了汉匈边境,极大地增强了汉朝边境的防御力量,减轻了匈奴人南下骚扰的力度和损失。

    晁错的这份《守边劝农疏》,在后世被曹操发扬光大,不但边境如此,中原核心地带也是如此。

    这就是“屯田”。

    见识到晁错的能力后,汉文帝命晁错前往齐国,在当时儒家领袖伏生门下受教,得授《尚书》。

    从齐国得授《尚书》归来后,汉文帝将晁错任命为太子家令,教导和辅佐当时还是太子的汉景帝刘启。

    这是精通帝王制衡权术的汉文帝留下的一个伏笔。

    这个伏笔是为了解决另外一个汉朝内部对皇帝构成巨大挑战,和诸侯王并列的庞大势力。

    功臣集团。

    黄老学派的帝王垂拱,无为而治,对相权为代表的臣权来说是非常有好处的。

    但权力就那么多,相权强了,君权就弱了。

    汉文帝并未选择直接打压黄老学派。

    当时的黄老学派实在是太强了!

    萧何、曹参、陈平、周勃……

    一个个西汉史书上赫赫有名的开国大功臣,全是黄老学派的领袖。

    可以这么说,黄老学派就等于功臣集团。

    汉文帝本人也是被功臣集团力推上位,他也没有傻到去和自己最大的支持者们作对,这不是自毁长城嘛。

    晁错,就是汉文帝留给汉景帝的破局之人。

    无论儒家还是法家,当时都无法和一家独大的黄老学派抗衡。

    那就——儒法合流!

    晁错身为法家领袖张恢弟子,又得儒家领袖伏生授《尚书》,还是太子刘启的头号智囊,在即位后被升到御史大夫。

    汉初是三公九卿辅助皇帝治国,“三公”中丞相毫无悬念是老大,太尉则主管兵权,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晁错利用御史大夫本身的职权,可以非常方便地对功臣集团的臣子们进行弹劾、打压。

    他是汉文帝留给汉景帝最锋利的一把刀,用来肢解功臣集团的利刃。

    精明的汉文帝在这里,还给汉景帝刘启留了一条退路。

    晁错代表儒、法两家去和黄老学派背后的功臣集团抗衡,就不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