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三人往春丫家走去,路过燕子家,燕子已经等在门口了,她是看铁头来找三牛了,就知道春丫也回来了,便站在门口等着她呢。
朋友相见,又是好一阵嬉笑打闹,四人这才到了春丫家,门口的匾额已经挂起来了,说是新的先生让人做了送来的,上书:三元村塾。
推门进去,前院基本没大改过,就是把厨房给扩大整修了下,里头摆了个长桌,容纳二三十个孩子吃饭应该是没啥问题的。
新建的两间厢房也打通了,左边放了两排课桌,右边放了一排,中间用竹制的屏风稍微隔了隔。前头正中间放了先生的讲台和一把罗汉椅,虽然用具都非常简单,但是该有的也都有了。
这屏风应该是隔开男女学生的,虽然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很没有必要,但是这个时代能够接受女孩子进课堂一起听课就十分不易了,春丫觉得只要大家都能读书识字,这样其实倒也能接受。
堂屋两间没什么改动,一间成了先生的卧室,一间是书房,徐英说小厮已经找好了,也是三元村的一个后生,白天负责先生起居,晚上待先生歇下便可自己回去睡。
院子后头的牲口棚什么都拆了,菜地也都铲平夯实了,修整成了一个小校场。燕子说是新来的先生要求的,先生也不种菜,便说把菜地改成小校场,孩子们读书之余玩玩蹴鞠也行,踢踢毽子也可,身体好了,才能好好读书。
春丫大为惊诧,这先生的教育理念,倒是很先进啊,便对徐英他们说:“是个好先生呢!你们有福啦!”
“那还是得谢谢大伯呢,没有大伯出的主意,没有你们家出的这院子,咱们也请不来那么好的先生。那日先生由他儿子陪着来过了,说是来看看地方如何,走之前直夸你家这房子虽外观看着不咋样,巧思却不少,能住的舒服呢,这才确定下来要来的。”徐英那日是偷偷跟着她爹来的,正巧躲在春丫他们家门口,听到了那先生和他儿子说的这话。
“主要还是我,我设计的!”春丫的厚脸皮,到哪儿都不忘带。
几人见她脸皮厚如墙,便都扑上去挠她痒痒,小姑娘们嘻嘻哈哈笑作一团。
而此时更喜笑颜开的,是老宅的众人,这徐达夫妇一回家,先二话不说,把卖擦屁股纸的钱给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