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公公在扬州为皇上筹钱,兴办神兵营之事,皇上也是告诉过太子殿下的,若太子让冯公公监管了朵云轩的账目,那太子在皇上面前便可以坦坦荡荡。
京城朵云轩的账,虽不用月月报,但是隔段时间,便可以告诉一下皇上大致的账目,兴办义学的进度,也可以时不时告诉皇上,皇上仁慈宽厚,定会为太子的义举感到欣慰的。”
太子,是皇帝一登基就定下来的,他自己饱受夺权的烦扰,便不想他的下一代再在此事上内耗过多。所以对于太子的培养,皇帝一向是以君王的目标培养的,太子也没有辜负皇帝的期望,考虑问题也看的长远。
自从皇帝的神兵营显了神威,关慕青就时常有意无意的提起,为什么忠勇伯农户出身,却能以一己之力扭转北境战局,主要还是皇上让忠勇伯读书考学,改变了忠勇伯,也改变了北境的局势。
一个有知识者的力量,是要大于千百个无知者的力量的。从那时候开始,一颗想要办义学的种子,就在太子心中悄悄萌芽了。
当然,关慕青那个时候这么说,主要是在太子面前得多说说徐达是感恩于皇帝给他的机会的,没想到歪打正着,成就了朵云轩的这门生意。
听关慕青这么一说,太子久久没有说话。他也在考虑,自家老父亲自己知道,虽然是个明君,却也逃不开多疑的君主定律,昨日两个大内密探被徐达家的猫给抓伤的事儿,他已经知道了。已经那么久了,父亲时不时的还会去监听徐达,他倒也没想到。
这么想来,关慕青说的也有几分道理,这朵云轩现在在京城收藏界风头正劲,父皇早晚都得知道这铺子背后的东家是自己。
若是如此,还不如早早把这事儿交代了,免得到时候父皇再生了疑心,就得不偿失了。别说,关慕青虽说是家里是武将出身,心思倒也很是细腻。
于是太子朝侍立一旁的关慕青点了点头,“这事儿,本王知道了,等有了定论再找你。对了,你明日开始,还是来本王这儿念书,这次的会试,本王也会参考的,到时候让太傅给咱们一同上课。”
既然太子这么说了,关慕青也不好拒绝,谢了恩,便退下了。
出了太子府,关慕青便直接骑马赶去了忠勇伯爵府,没想府中主子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