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悲催就悲催在,当初来谈包这宁海关税的,是本地乡绅,邵家。其实邵家当时搞这事儿,初衷很简单,他们觉得能不开海是最好的,万一里的万一,开海大势拦不住,他们也得掌握征税的大权。
包税对他们来说是没有损失的,因为地方上税子征不上来,缺的部分是由布政使司贴了上交的。这税子多了他们划算,少了,也不用他们贴钱,完全是毫无风险的无本买卖,当然咯,邵家当初肯定也没想过自家会落得如此下场。
曹大人虽不是京官,但好歹也是封疆大吏,各地势力的资料库是比较齐全的,他多少也知道些邵家的背景,所以这事儿他也没有多纠结,便交给邵家办了。
毕竟,先皇那时候,所谓开港也是,开两年关三年的,虽然这事儿皇上的确是钦点要办的,但是先皇当初也是钦点了的,可后来不是过了两年又不准开了吗?
所以实际上曹大人根本没把这事儿放在心上过。
但是,这事儿连一年都没到,邵家今年的税子一毛没交上来过,就东窗事发了。
他本来想着,宁海的事儿基本都平了,那也是时候可以再派一批人去宁海市舶司了。
前头那批人,啥啥都没干,根本不会有资料记档这类的东西,所以对于曾经把税子包给邵家一事,曹大人虽然在邵家出事的时候,心中还是咯噔过的,可也就只是咯噔而已。
毕竟这事儿,根本没有展开办过!
一想到此处,曹大人那突然加快的心跳,便慢了下来,没事没事,他最多就算是失察,没啥大事儿!!
“曹大人,跟邵家,很熟吗?”关慕青见曹大人那脸色,由明转暗,由暗转明,便又开始了他的表演。
曹大人当然要否认,“不熟,一点儿都不熟。”
“那为何曹大人要把包税的事儿给邵家呢?”白巡抚开口道,“宁海开海,可是皇上亲自督办的大事儿,曹大人这也太敷衍了吧?”呵,大家说起来都是同级,谁怕谁啊?
关慕青继续说:“呵呵呵,这中间肯定有误会。太子过些日子要来了,下官听说,这回邵家的案子,是八王爷和太子殿下亲审的,到时候下官也想听听,这案子在京城是如何审问的。”
这前言不搭后语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