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供求平衡时,底自然就到了。”
l 又以自己的实际操作经验为例,详细地说道:
“就像我操作的股票,我每天都会让它有一定的波动,涨涨跌跌,就像在大海中驾驶着一艘小船,随着海浪起伏。
但某一天我发现,我卖出去的股票,用这些钱却买不回来更多或者同样多的股票了,这时候我就知道不能再向下做了,这里就应该是它的底了。
可能这个底在 5 元的位置,也可能 1 元的位置还不到,又有谁能确切地知道在哪个位置能达到平衡呢?这就像在大海中航行,我们不知道哪里是最深处,只能不断地试探。
也许我们经过一片海域,觉得这里已经很深了,但继续前行可能会发现还有更深的地方。所以我们只能通过不断地交易和观察,来寻找那个平衡点。”
说到顶部的情况时,l 同样用生动的比喻进行了解释:
“顶部也一样。我向上拉升股价,就像是在爬山,当我努力爬到山顶,想要把手中的‘货物’(股票)分给其他人时,却发现没有人愿意跟我一起到达山顶,也就是没有了跟风的人,那我高价买来的股票又能派发给谁呢?
这就像是你站在山顶上呼喊,却只有风声回应你。当然,有时候我拉高股价只是为了展示给大家看价格的变化,吸引更多人的注意,这和真正的出货是两码事,底部的情况也是类似的。”
为了更清晰地说明在指数中的情况,l 还列出了一些数字进行分析:
“在指数里,如果进出资金能达到平衡,那指数就差不多到底了。
比如说,我们假设一个小型的股票市场,总市值为 1000 亿。
当每天流入市场的资金和流出市场的资金相等时,就像一个天平保持平衡一样,指数就可能稳定在这个位置。
如果每天流出资金是 50 亿,而流入资金只有 30 亿,那么市场就会继续下跌,直到流入资金逐渐增加到和流出资金相等,或者超过流出资金,才有可能止住跌势,形成底部。
这就好比一个水池,水不断地流出,如果流入的水不足以弥补流出的水,水池的水位就会不断下降,只有当流入的水和流出的水达到平衡或者流入的水多于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