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对税收改革的关注。
面对权力与财富的选择,他们总会聪明地选择前者。
除非真有那么几个不开眼的,想要两者兼得。
到那时,锦衣卫的诏狱可不是吃素的。
“文华殿学士?”
朱元璋悠悠重复着这个词,哼了两声,“你这小子,办事越来越老练了,这是在为解缙他们铺路吧?”
朱允熥连忙摆手,想起上回的教训,他赶紧说道。
“总不能让他们去做武英殿学士吧。像解大人他们,若往后无才无德,自然会有相应的安排。国之大事优先于个人情感,孙儿明白这个道理。”
朱元璋满意地颔了颔首,嘴角勾起一抹笑意。
心中暗自得意,觉得自己平日里的教诲终究没有白费。
眼前的孙子开始懂得分辨国家大事与个人情感的界限了。
“嗯,这事咱没意见,先说说你的具体打算吧。”
“允熥认为,皇爷爷您是英明的君主,父亲也是贤能的储君,对于国家大事,有没有这样的安排其实都无妨。”
“但现在国家越来越辽阔,事情也日益繁多,总有一天,即便是爷爷和父亲,也无法亲自处理所有事务。”
“眼下设立这样的制度,能够吸引大臣们的注意力,推动赋税改革,这对国家和百姓都有好处。未来,这还能帮助分摊政务。”
“只要我们朱家稳坐江山,掌控着皇权,升降赏罚,都由我们说了算,旁人也掀不起什么风浪。”
朱元璋摆了摆手:“将来的事,将来再说,眼下只要能减少外面那些人对赋税改革的非议,咱都可以答应。”
分权,这是最直接的办法。
毕竟,事情总归需要有人去干。
作为大明的开国皇上,朱元璋在分权制衡上展现出了非凡的手腕。
时而拉拢,时而严惩,最后再将任务层层下达。
只有愚蠢之辈才会以为,皇上真能将整个朝廷清洗得一干二净。
有这个能力,并不代表就会这么做。
分权既是警告,也是为了更高效地施政。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量,朱元璋才愿意让那把悬于九天之上的利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