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至应天城的水泥道路。”
朱标盘坐于堆积如山的奏章中,拾起一本,抬眼望向正详细规划大婚事宜的朱元璋。
今日无课,朱高炽陪伴在朱标身侧,手持纸笔,记录着每一项政令要求跟待传达的旨意。
朱元璋抬头看向这边,冷哼问道:“解缙那小子,还在盯着修路的事?”
朱标微笑道:“他就是个认死理的,生怕路修得有问题,日以继夜地监工。听说,他已经好几次路过家门而不入了。”
朱元璋颔首,似是想起了什么,片刻后忽笑道:“我听说,交趾道的石伟毅是他门生,如今已官至一方刺史。”
“交趾偏远未化,朝廷官员连去东南任职都怨声载道。交趾新辟,万事待兴,正是需人之时,允熥临危授命,提拔他们,亦是应当。”
朱标解释着,却未多谈门生之事。
一旁的朱高炽静默地观察着二人的对话,忽觉脑袋有点转不过弯来。
朱元璋嘴角一扬,“此事批准。催促李景隆,让他加快速度带回更多的倭国工人,让咱百姓不必再长久地服劳役。”
朱标点了点头:“儿臣这便去办。”
事态似乎要告一段落。
然而,朱元璋又突然道:“颁旨,解缙有功,授予资治尹,正议大夫,晋升为太孙府宾客,兼职太孙府左长史。”
朱标微微一怔,随即应承下来。
转头对着朱高炽吩咐道:“记下了吧,待会儿起草旨意。”
朱高炽悄悄颔首,俯首认真记录下来。
心里却泛起一阵波澜,皇爷爷显然已在为允熥公开组建未来的班底了。
正三品资治尹勋,正议大夫散阶,以及正三品的太孙府宾客,无非是提升解缙身份的手段。
真正关键的是太孙府左长史职位。
它就如同东宫詹事府中的詹事,往往由最亲近信得过的人担任。
这时,朱元璋又开口道:“听说允熥昨天去了诏狱,整夜未归,后面是回太孙府休息的?”
朱高炽眉毛微微一扬,眼神闪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