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朱允熥,带着朱棣造反 > 第697章大明军中的粗汉子,何时竟也学会满口仁义?(3/3)
军。”

    “中军为了不让幸存者睹物思情,把他们暂时安置在城外码头上。还派人报到京师,请求皇上批准,把这些百姓迁移到琼州府的铁矿那边安家落户。”

    任亨泰沉默了很久。

    他真想不通,这种说辞到底是东征军里哪个高人想出来的。

    满嘴的仁义道德,为了倭国民众好。

    京都,那可是倭国南朝秋吉家的主城区,打完仗就剩下不到8000人了。

    任亨泰已经不愿去算,那几天里头到底有多少人没了。

    说倭人闹事,还扯上了老百姓。

    这估计是不知道粉饰了多少遍的说法了。

    如此大明,跟他记忆里的那个大明,好像有点不同。

    “不错。曹国公菩萨心肠,真是咱们学习的榜样。”

    景川侯曹震猛地一拍大腿,高声喊道。

    这话一出,任亨泰脸上更是阴郁了几分。

    仁,是儒家核心思想。

    几千年来,中原以仁为核心,逐步建立起一个较为公正的社会体制。

    出兵必有其正当理由,秉持大义而征讨。

    这是国家对战事的基本定调。

    哪怕是强如白起,立下不朽战功,也因大量坑杀而背负了杀神之名。

    这可不是什么光彩称号。

    内阁内,随便哪个官员用脚趾头想想都明白。

    那日京都内,根本就没明军援救秋吉家族跟倭国天皇,更没有挟持平民作乱的倭人,也没听说有为稳定民心提议迁徙的奏章。

    东征大军硬是将整个京都杀剩下不到8000的归顺百姓。

    之后,还把这些侥幸活下来的人,远送到万里之外的琼州挖矿。

    然而……

    大明军中那些粗犷汉子,何时竟也学会满口仁义,上报朝廷的说辞,竟是滴水不漏。

    景川侯曹震那句“曹国公菩萨心肠”,在文官们脑海中反复回响。

    要是屠戮一座大城,只剩8000人都能算是菩萨心肠。

    那么在座各位,个个都可称得上是当代圣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