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熥意识到,信国公一脉未能顺利袭爵,既有朝廷对爵位控制考量,也因汤家内部继承问题复杂。
提及袭爵,众人一时陷入了沉默。
汤醴倒是显得最为释怀。
身为庶子,无论怎样这机会也轮不到他。
况且他已身居五军都督府要职,即便未来无缘封爵,只要建功立业,总能为自己的后代谋得世袭指挥使之职。
汤燮也没多大感慨,虽是嫡子,却排位第四。
长房侄儿虽体弱,毕竟是嫡长孙。
再者还有二哥,自己则不在此列。
不远处,人群中一名面色略显苍白的少年,眼中流露出一丝紧张。
朱允熥目光掠过汤家人,望向那少年,料想应是汤成了。
胡氏沉吟片刻,随即道:“老二这些年勤勉为国,忠诚护主,若皇上认可,老身觉得他能继承这份家业。”
胡氏内心充满纠结。
但无论如何,总不能让汤家信国公爵位刚传承不久,又另觅继承人。
这不仅关乎汤家脸面,朝廷颜面同样重要。
让二儿子袭爵,是最合适也是最稳当的。
“大少爷。”
喧闹的人群尾端,汤家侍女轻声呼唤,引起一阵骚动。
一女子挤上前,在胡氏耳边低语。
“只是成哥体力有点跟不上,祖母别担心。”
朱允熥注视着眼前纷扰,“我会把祖母的话带到应天,待信国公后事料理完毕,朝廷自然会有新指示。”
言罢,朱允熥恭敬地行了一礼,告辞离去。
步出汤府,石伟毅等人已在门外等候。
“一切都安置妥当了,留守司跟知府衙门十分周到,城里各处也派了刘镇抚的人暗中监视。”
石伟毅凑近,悄声汇报各项安排。
朱允熥吩咐道:“你们随本宫进皇城。”
中都皇城,早在洪武6年就竣工。
遵从朱元璋旨意,凤阳城里除了皇城,还建有中书省、御史台……众多设施。
仿佛只要朱元璋一声令下迁都凤阳,次日朝廷就能在此开始日常运作。
事实上,朱元璋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