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斑性狼疮
[病案]刘某,一位27岁的女性,在1981年10月28日初诊。大约在半年前,她开始出现持续的发热,体温升高至40c,并保持在38c左右。她发现自己的面部出现了一种特殊的蝶形红斑,这种红斑呈现出鱼鳞状的外观,使她的皮肤看起来有些不寻常。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上胸部和背部开始出现一些粟粒样的脓疱疮,这些脓疱疮呈疼痛和瘙痒的症状,并逐渐融合成一片,导致皮肤溃烂。
刘某还表现出手指关节疼痛、心悸失眠、食欲减退、全身浮肿以及小便量减少等症状。此外,她发现自己出现了闭经现象。在省级医院就诊后,医生为她做了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她有心动过速和心律不齐的情况。尿液检查结果显示,她的尿液中蛋白含量为(+++),红细胞数量为(+++),同时医生还在她的血液中发现了红斑狼疮细胞。
经过一系列检查和诊断,刘某被确诊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在服用了西医药物进行治疗后,刘某的症状并没有得到很好的缓解,病情时轻时重。在观察刘某的病情时,医生发现她的面部出现蝶形红斑,胸背部有绿豆大小的脓疱疮,伴随发热、手指关节疼痛、心悸失眠、食欲减退、全身浮肿以及小便量少等症状。她的舌头呈现出红色,舌头表面覆盖着一层厚而微黄的苔藓,脉搏沉细且数。
[治则]益气滋阴,健脾行水,清热解毒,活血除风。
[方药]人参6克,白木耳3克(另炖,分多次服),泽泻20克,车前草20克,白术15克,鱼腥草30克,秦艽10克,乌梢蛇9克,凌霄花30克,玫瑰花15克,白茅根30克,蚕壳4克,玉米须适量。服药3剂后,浮肿有减。原方又进10剂,发热、浮肿、心悸、失眠大有好转。效不更方,上方略有增损,继服30剂后,心电图、尿常规均转正常,面部红斑和胸背部脓疱渐消,食欲增进,月经来潮。后停用人参、白木耳,仍按原方治疗,病情又复恶化;加人参、白木耳、症状又逐渐好转。服药半月后复诊,面部红斑消退,胸背部脓疱疮结痂痊愈。1992年3月1日再次查血,未发现红斑狼疮细胞,自述情况良好。
[病案2]王某,女,23岁,未婚。1980年元月15日初诊。一年前面部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