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上颌窦粘液囊肿
[病案]周某,男,34岁。患者自1972年3月某日起,突然出现右侧太阳穴闷胀、隐隐疼痛的症状,病情逐渐加重,导致眉棱骨痛。随后,右眼瞳孔充血,泪水盈眶,头部出现深在的钝痛。患者曾多次前往医院就诊,但病情始终未得到缓解。经过x线摄片检查,诊断为右上颌窦粘液囊肿,医生建议进行手术治疗。然而,患者对此表示担忧,并拒绝接受手术治疗。
从那以后,患者的偏头痛症状逐年加剧,从发作性发展为持续性,频繁发作。每次发作时,患者需要注射安痛定或接受穴位封闭疗法以缓解疼痛。到了今年9月,患者的病情进一步恶化,一天发作2到3次,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患者痛苦难忍,因此要求接受中医治疗。
中医医生为患者进行检查,发现患侧皮肤没有红肿现象,但右眼眶出现微紫色,目中有红丝红缕。患者的舌质呈现黯紫色,脉象沉涩。
[治则]活血化瘀。
[方药]当归12克,川芎9克,赤芍9克,丹参12克,三七末6支(冲服),鳖甲12克(先煎),夏枯草30克,茯神12克,乳香9克,柴胡9克。煎服,1日服3次,酒少许为引。以后在此方基础上略有加减变化,或加红花,或以穿山甲代鳖甲,或用昆布代夏枯草,前后共服28剂,症状消失。摄片:右上颌窦粘液囊肿明显吸收。随访一年未见复发。
[评析]本病属于中医偏头痛的范畴,这种头痛具有突发性,病痛剧烈,疼痛缓解后,患者可恢复至正常状态。根据中医理论,这种病症多与肝经风火有关。肝经风火失调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进而引发头痛。在中医治疗中,针对肝经风火失调引起的偏头痛,会采用相应的药物和治疗方法来达到调和气血、消除病痛的目的。
患者若长期患病,病情逐渐加重,久病入络,久痛则瘀,导致气血不畅,病情加重。因此,治疗时需选用血府逐瘀汤化裁,以达到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的效果。血府逐瘀汤是一种常用的中医方剂,具有很好的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的作用,对于治疗长期患有偏头痛的患者具有显着的疗效。
方中当归、赤芍、丹参、三七、红花等药材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鳖甲、穿山甲、昆布、夏枯草则可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