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的酱菜,泡子姜去腥、泡豇豆调味、酸萝卜爽口,最后用黑猪肉丁爆出油脂香味。
蒸上一蒸,就可以上菜了。
饶是外面三位已经调高了期待值,看到这条嫩白细腻,色彩分明的东坡鱼,也忍不住被鲜香酸辣的味道引得直流口水。
“请先用。”刘东奉上米饭,又回了厨房。
鱼肉的鲜嫩,泡菜的酸和辣,微妙融合在一起,刺激人的味蕾。
“嗯,妙啊。”马伝吃过无数次的东坡鱼,不得不说,这一次吃的称得上最佳。
刘墙东吃得两眼放光,鲜嫩的鱼肉和酸辣的配菜,吃得人心情舒畅,浑身轻松。小老弟不止是有一手,明明是身怀绝技。
两三分钟,刘东又送上来青椒肉丝。这道菜更为下饭,对肉食爱好者,吸引力更大。
“怎么样,用的是我猪场产的黑猪,这味道,可称之为天下一绝。”
马伝毫不客气的戳他:“明明是刘东厨艺好,这条鱼做得不比肉差。”
刘墙东:“好吃,都好吃,刘东这手艺,不可思议。”
又道:“酒呢,好菜配好酒。”
刘东探头出来:“东哥,没备酒。”
“唉,该拿两提洋河大曲来的。”刘墙东用力拍大腿。
马伝对酒看得清淡,端起果汁:“美食在前,无酒也欢,果汁也是佳酿,走一个。”
三人举杯。
“刘东,苹果汁再来一杯。”
刘东只等最后这道菜,东坡肉。
净洗铛,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这首苏轼的猪肉颂,已经完整的说明了宋时大文豪是如何制作这道菜的。
文火,慢慢熬炖,水越少越好,耐心一点,等火候到时,自然美味。
火候和细心是这道菜的关键。刘东用了苏轼当时所在黄州,也就是现在湖北黄冈的黑毛猪,中段五花肉,炙烤拍打并加入黄酒生姜去腥。
切大块,然后铺上少许青葱和眉山野外的元修菜,直接放入罐中,依然是黄酒和少许酱油,一勺蜂蜜,文火慢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