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的支援,最好的方式是物资支援吗?
有时候未必是的。
因为一个偏向于它的大环境,比物资支持更重要。
而当齐王决定支持魏国时,齐王和后胜就决定了用这个方法。
齐国往韩国、楚国、燕国都派使者,劝说他们一起给魏国物资和经贸上的支持,针对赵国。
给秦国也派了,但对此他们都不抱什么期望;秦国要下场早就下场了。
至于此次齐国对魏国物资上的支持力度为什么这么小,一是因为,让别人口头上支持可以,但让别人掏钱很难——在国家层面也一样。
二是因为,齐国还没真的善良到这个地步。
我支持你魏国只是想恶心一下赵国,“顺带”给你点物资让你能和赵国打久一点或者给赵国更大的伤害,真要说花大力气支持你……不好意思,你谁啊?
使者避重就轻,将齐国联络三国一起支持魏国的决定说了。
魏王面无表情的看着他。
他可不是齐王那个废物,心里已然分析出了齐国的打算。
这不就是一个正在比赛的人,因为比赛中的某一方骂了他几句,然后他就开始为另一方摇旗呐喊吗?
可我要你摇旗呐喊有个屁用?我要的是实际支援啊!
就在刚才,魏王已经接到了前线的战报。
赵魏双方的首场大战,魏国输了,死伤接近两万人,魏熙迫不得已只能坚守不出,依托大营和附近城池死守。
魏熙找他要援兵,魏王正在苦恼着呢。
魏国还有兵吗?
有。
可魏熙带过去的已经是魏国在不耽误国内大局的情况下、能调动的最多军队了,再征兵就等于是破坏税收一般的拉壮丁了。
而且军械物资也所剩不多,再行征召的士兵大概只能每人拿一把刀上战场了。
以往秦国打来了,魏国各城守军倒是会这么做,毕竟他们也不知道能不能守住,还不如涸泽而渔的召集所有兵员拼一把——这也是为什么以前秦国但凡打下六国几座城池就能斩首好几万的原因,因为这斩首的许多数字其实都不是经历过战争的合格士兵。
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