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宫内。
李缘和嬴政站在大殿前,一同等候着赵姬。
本来李缘是不想来的,但嬴政说作为国师,他还没有见过太后有些不合适——虽然暗地里李缘见过了,可在明面上并没有。
“政哥,我怀疑你让我见她是想达成什么目的。”
“怎么这么说?”
“你自己告诉我的,你说过你这种政治生物任何举动都可能带着政治目的。”
李缘故作严肃的看着他:“别以为我不知道你这个时候把赵姬放出来不只是单纯的让她出面压下舆论,你还希望让她这个明面上地位最高的女人,在有生之年能参与到提升女性地位的行动中,你心里其实不太希望你的王后和女儿当第一个出头鸟,因为这件事注定会引起思想风暴,这个时候放她出来只是碰巧遇上了。”
“还有,你之前让我带你在暗中看她在宫门口怼那些官员,就是想看下她是不是真的醒悟了,不然你怎么……”
嬴政看了过来,神情有些无语。
对释放赵姬,他确实有这么多考量;可这次让李缘来,他确实没什么政治目的。
当国师这么久了,自己次次家宴都会叫上他,重新接回太后的这个重要场合,国师要是还闭关着,不是太失礼了吗?
看到嬴政的神情,李缘自觉的闭上了嘴。
他要是再这么猜下去,嬴政估计要怼他了。
“其实我很意外。”他换了个话题:“我以为你会先灭韩国的,没想到先搞郡级学宫。”
随着去年大量六国之人来秦,再加上在工厂、或者各府衙基层有过半年经历,通过初步考核能胜任为官、或者充当教书先生的读书人多了许多。
李缘本以为这次多了足够开三个学宫的读书人,嬴政会先把那只剩下两郡之地的韩国给灭了的。
“因为现在只能证明他们有这个能力,不能证明他们的心。”
嬴政考虑的是稳定。
现在秦国是多了许多读书人,可说到底,他们大多依旧是六国之人,哪怕是寒门,身上也有着六国的烙印。
现在时间太短,还无法保证他们能坦然接受六国灭亡与秦朝天下,不能盲目。
否则岂不是又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