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历史军事 > 父慈子孝 > 第三百三十七章:我李佑没这么命苦啊(2/6)
  朝廷在其中的投入,可以视作为粮价补贴。

    秋收刚过,百姓手头存粮是有,但数目绝对不会太大。

    除了上缴的税赋外,留下来的多余粮食,大多已经被粮商给收走了。

    这样一来,每家每户留下的,有明年播种的种子外,剩下的就是一家的口粮。

    粮商收走的,是降价前的成本。

    他们真的会在事情没有明确走向前,就真的亏本降价?

    怎么可能。

    “朝廷在发钱?”

    李恪想到一个可能。

    “对!”

    李承乾道:“大唐发展的红利,不是一家一户的。”

    “全体大唐百姓都要受益。”

    “税赋的比重,在逐年降低,粮价是在降低,但税赋却不会随之变化,该是多少还是多少。”

    税赋一直都是占据百姓产出所得的大头。

    李承乾换个方式,变相使得百姓的负担降低。

    “如此一来的话,岂不是更让那些粮商有可乘之机?”

    李恪说道:“他们按照官价卖给朝廷,这……。”

    “事情没有尽善尽美的。”

    李承乾淡淡的说道:“粮价的问题,主要是让利百姓。”

    “这一点满足,其他都是无关大碍。”

    “朝廷本来钱都多得没地方去。”

    他走了两步,道:“再说了,你换个角度想想。”

    “天下粮食,尽收朝廷。”

    “哪家哪户还能囤积大量的粮食呢?”

    李恪愣在原地,目光闪过一丝精光。

    没有大量囤积的粮食?

    这说明什么?

    没有造反的粮草啊。

    粮食都在朝廷的手上,你拿什么来造反啊。

    “除了外部输入外,大唐一年的粮食产出,一年是比一年多。”

    “但也不是什么天文数字,朝廷承担的起。”

    “此外,主要是鼓励百姓能更多的生育子嗣。”

    人口始终是限制当前大唐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朝廷既要又要,是不可能的。

    只能是先给出,才有更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