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会,确定国军主力,而后毕其功于一役。
而国军由于种种原因,很多时候又不得不与之决战,这就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当然,统帅部的这些算计,并没有轻易得逞。
李仁在军事上,政治上,都不是吃素的。
此时的第五战区,大部分将领,都以他马首是瞻,少数中央军旁系,甚至失去了话语权。
孙震、韦运等几位将领在听完李仁的策略之后,纷纷开始捧场道:
“李长官真是运筹帷幄啊,小鬼子绝对想不到,咱们这是在以退为进!”
“没错,咱们无论是在兵力,还是装备上都不如鬼子强劲,就应该采取“以弱制强”的战略,诱敌深入!“
“李总司令的战略眼光,当真是超凡啊!小鬼子如今十分狂妄,定然料不到咱们真正的意图!”
不过,李仁的目光却是直直投向了陈望,略带笑意地问道:
“陈军长,你刚刚在松江战场,和小鬼子打了会战,你对战局有什么看法?”
陈望闻言微微一笑,淡然开口:
“李总司令早已料到鬼子的策略,此番声东击西,正是为我们创造了反击的时机。
战场上最重要的,就是看清敌我双方的长短处,利用最合适的战术才能决定胜负。
我初来乍到,对局势了解尚浅,战场的部署,属下全听李总司令的安排。”
他这番表态语气平和,带着一种巧妙,既可避免冲突,也不失政治风度。
反正,他不听也没用,人家才是战区司令,那还不如表个态,挣个政治上的满分。
李宗仁颇为满意地轻轻一笑,眼神中带着一丝欣赏。
这个小年轻,如此识大体,确实是个可塑之才!
但他很清楚,表面上的和谐并不代表真正的共识,战局的核心问题依然存在。
接着,李宗仁抬了抬手,让参谋长继续详细分析当前的局势,会议的氛围又重新凝重了起来。
“松江战场的失利,使得日海军的力量,也成为了徐州一战中的重要变量,他们随时可能在海州地区发动突袭,时刻威胁着我大军的后方。
这其中,特别是板垣四郎的第五师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