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家面对的是那些天天“之乎者也”的文学家吗?
不是!
恰恰是那些不懂得说绕口话,看不懂文言文的劳苦大众!
这样的人,在如今的华夏之中,也是占了至少七成!
这七成人,才是小说家应该服务的。
人口基数,决定了小说家成长的上限。
毕竟,一本书只有读得懂,读得进去,读的人才会更多。
这也是为什么,前世中,明明只是一些没什么营养的无脑爽文,却要比某些文学著作更吸睛!
因为,这些无脑爽文,能读懂的人更多,能得到的情绪反馈更多!
“这样吧,我们一起做个试验。我让程秋在另外一个教室中安排了二十五个人,其中有十三个各流派的大三学生,十二个学校的普通工人,大概就是厨房洗碗工,学校清洁工之类的,都是认识字的人。”
“由各位派出三位代表和我一起以某个东西为题,写一个短文,各位用文言文写,我用白话文写,总计四篇,送到那二十五个人跟前,由他们评判,为心中的作品,投票,如何?”
语落,这些人立刻开始小声私语起来,随后选出三个代表。
两个相貌在三十多岁,鬓间却已经有白发的老师,和小说家院长云裘。
然后,四人就开始以“大学”为元素,写个小说开头,题材自选,方向自选,奋笔疾书。
李衡差不多两个小时就写了一万字,而那四位呢?
手上的动作没停过,但都是写了又写,搓纸,还是搓纸,总想把开头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尽可能弄得完美。
对此,李衡不用做评价,只是默默在一旁等着。
又过了一个小时,临近中午,这三位传统小说家总算是写完了。
一个写了两千字,一个写了两千八百字,一个写了四千字,都是额间冒细汗,颇为耗费心力。
与之相比,李衡的样子简直不要太轻松。
“秋哥,麻烦你把这些东西复印一下,然后给那些评判者送过去。”
“顺带着将咱们的同学一并带过去,在教室外观察,以免说咱们作弊。”
“对了,这张评判表也复印一下,也给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