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我等静候佳音。愿两国友谊长存,共同开创和平繁荣的未来。”
随后,使者一行人便退出了王宫大殿,踏上了归途。他们心中充满了期待与希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两国的合作将如同这春日里的阳光一般,温暖而明媚。
神国时间4年1月18日,天空灰蒙蒙的,寒风凛冽,高句丽王宫的大殿内气氛更是沉重。使者离去后,高句丽国王高坐在王位之上,眉头紧锁,凝视着下方聚集的文武百官。大殿内鸦雀无声,只能听到窗外偶尔传来的风声。
国王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沉重:“诸位爱卿,使者的话大家都已听到。今年大旱,粮食歉收,我们的粮仓已近枯竭。若不设法解决,恐怕难以度过这个寒冬。”
一位老臣站出来,拱手道:“陛下,臣知此事棘手,但人口乃国家之根本,岂能轻易舍弃?臣建议,不如加大力度搜罗民间余粮,或向邻国求援。”
国王轻轻摇头,叹息道:“老卿家言之有理,但民间余粮早已被搜刮一空,百姓亦是苦不堪言。至于邻国,谁不是自顾不暇?又能指望谁来援助我们?”
另一位年轻将领站出来,声音坚定:“陛下,臣以为,国难当头,当以大局为重。人口虽重要,但若无粮食,百姓同样难逃一死。不如我们……”他话未说完,却已停下,似乎有些难以启齿。
国王眼神锐利地看向他,示意他继续说下去。年轻将领深吸一口气,道:“不如我们与使者商议,以人口换取粮食。虽然此举残忍,但总好过让所有人都饿死。”
此言一出,大殿内顿时哗然。有的官员怒不可遏,指责这是背弃人道;有的则低头沉思,似乎觉得这也是无奈之举。
国王沉默片刻,目光扫过每一个人,最终沉声道:“朕知道你们心中所想。但现实摆在眼前,我们别无选择。若不如此,这300万高句丽人将如何存活?难道我们要眼睁睁看着他们饿死吗?”
他的话语中带着无尽的无奈与决绝,让大殿内的气氛更加沉重。
最终,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臣站出来,打破了沉默:“陛下所言极是。虽然此举令人痛心,但为了国家大局,为了百姓生存,我们不得不如此。臣等愿与陛下共担此责。”
随着他的表态,其他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