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之实。他的军队如潮水般涌入了青州,占领了焦和辖区内的大片土地,百姓流离失所,哀嚎遍野。焦和看在眼里,痛在心上,他深知自己作为一州之主的责任,但面对袁术的强势,他感到前所未有的无力。
夜深人静之时,焦和独自徘徊于书房之中,心中反复思量着对策。他明白,仅凭青州现有的力量,根本无法与袁术抗衡。然而,他又岂能坐视自己的子民遭受涂炭?在无数个不眠之夜后,焦和做出了一个震惊朝野的决定——向冀州的张角黄巾军求援。
这个决定并非轻率之举,而是焦和在深思熟虑后的无奈选择。张角,黄巾军的首领,虽为朝廷所不容,但其麾下兵马众多,战斗力强横。焦和深知,与虎谋皮虽险,但若能借此机会击退袁术,保护青州百姓,他愿意承担这份风险。
于是,焦和秘密派遣了心腹信使,携带一封密信前往冀州。信中,他言辞恳切,表达了自己对青州现状的担忧以及对黄巾军的敬意。他写道:“吾虽为朝廷命官,然心系百姓,不愿见其遭难。袁术贼影偷偷,侵我疆土,毁我家园。吾虽力微,仍欲奋起抗争。闻张角将军仁义之名远播四海,特遣使求援。望将军念及苍生之苦,发兵相助。若得将军垂怜,焦和愿以青州之地,共抗强敌,共谋天下太平。”
信使带着焦和的希望与决心,踏上了前往冀州的路途。然而,焦和的心中却充满了忐忑与不安。他知道,张角是否愿意出兵相助,还是一个未知数。黄巾军与朝廷之间积怨已久,他们是否会信任自己这个朝廷官员?又是否会为了一个素未谋面的州牧而冒险出兵?
时间在焦和的焦急等待中缓缓流逝。终于有一天,他收到了来自冀州的回信。信中,张角并未直接回应是否出兵,而是表达了对焦和为民请命的敬佩之情。他写道:“焦和大人之心,吾深感知之。黄巾虽为朝廷所忌,然亦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之理。吾将召集众将商议此事,若时机成熟,定当出兵相助。”
这封回信虽未明确承诺出兵,但却给了焦和一丝希望。他明白,张角的回应意味着黄巾军并未完全关闭援助之门。于是,他继续加强青州内部的防御,同时密切关注着冀州的动向。他相信,只要自己不放弃希望,总有一天能够迎来转机。
而在这场充满未知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