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面对刘宏的雷霆之怒,原本应该挺身而出的群臣却纷纷低下了头。他们或是因为实力不足而畏缩不前;或是因为与蛮族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不敢轻举妄动;更有甚者,只是单纯地想要明哲保身,避免卷入这场无妄之灾。
大殿之内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死寂之中,只有刘宏那愤怒的喘息声和偶尔传来的瓷器碎裂声在回荡。他瞪大了双眼,目光如炬地扫视着群臣,期待着哪怕只有一个人能够站出来承担这份重任。但是,回应他的只有无尽的沉默和逃避的眼神。
就在这时,一个沉稳而坚定的声音打破了这份沉寂。“陛下息怒,臣虽不才,但愿为陛下分忧解难。”说话之人正是袁家的代表,他身穿一袭素雅的儒衫,面容清癯而刚毅。他深知此刻站出来意味着什么,但他更清楚的是作为臣子的责任和担当。
然而,当他提出袁家因上半年平定南阳之乱而损失惨重、无力再战的困境时,刘宏的脸色变得更加阴沉了。他明白袁家的苦衷,但也深知此刻绝不能退缩。于是,他再次将目光投向了那些沉默的群臣,希望有人能够挺身而出、共赴国难。
然而,回应他的依然是沉默和逃避。这一刻,刘宏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独和无助。他意识到,在这个看似繁华昌盛的帝国背后,隐藏着太多的自私和懦弱。但他也明白,作为一国之君,他必须肩负起这份重任、带领人民走出困境。
朝堂之上,气氛沉重如铅,大臣们的声音此起彼伏,却如同石沉大海,未能激起丝毫涟漪。他们围绕荆州蛮族叛乱的问题争论不休,各自坚持己见,谁也无法说服对方,局面就这样僵持不下。
就在这时,一个尖细而有力的声音穿透了喧嚣,那是张让,刘宏皇帝身边的红人,他站了出来,面带谦恭,眼神中却闪烁着狡黠的光芒。他微微躬身,对刘宏皇帝说:“陛下,微臣斗胆,有一计策,或可解陛下之忧。”
刘宏皇帝闻言,眉头微展,目光从争论不休的大臣们身上移开,转而看向张让,淡淡道:“哦?爱卿有何良策,速速道来。”
张让心中暗喜,表面上却更加恭敬:“陛下,荆州蛮族叛乱,实乃国家之患。然我朝军队,虽有忠勇之士,奈何战斗力尚显不足,难以迅速平叛。臣近日偶闻,李明刺史麾下,有一支精锐之师,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