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取清河郡,是以,在过临清等县时,李善道都遣了斥候,迫近城外近处,查探城中防备的虚实,唯此清河县,系杨善会坐镇之地,城里的守卒也最多,为避免引起杨善会的误会,别生不必要的枝节,李善道未有遣斥候去探。
但只这远远的一掠,对清河县城的城防状况,李善道已有了一个大致的印象。
果然是知兵名将,城防戒备森严,来日若来攻时,恐怕不会易打。
也就罢了,清河郡,是打完薛世雄后的事儿了,当前之要,是先心无旁骛,先搞掉薛世雄。
……
出得清河郡,兵马到了平原郡的长河县。
此地,离窦建德现下身在的河间郡乐寿县,已不很远了。
直线距离,两百里上下。
窦建德是继承的高士达部的余部,高士达部最早是起於高鸡泊、豆子(gang)。
高鸡泊位在清河郡西北部,邻信都郡;豆子则位在平原郡东南至渤海郡西南一带。
亦即,平原郡,本来就是高士达、窦建德这一部义军的发源地之一。
高士达兵败身死后,窦建德最先逃回的就是平原郡的平原县,——平原县与清河郡的历亭接壤,在历亭的东边,北与李善道部现下所至的长河县接壤,东为黄河,河对岸便是齐郡。
窦建德继掌了高士达的余部后,经过恢复、发展,於今其部的声势已然重振,平原郡、清河及高鸡泊辐射到的信都郡作为他这一部义军的两个起源地,他自然是要重占,现而下平原、信都两郡之大部,都已被他再次占据。
话说到此处,不妨多说一句。
窦建德之所以选择在河间郡的乐寿称王,正是与清河及信都、平原三郡是他这部义军的两个发源地这一点,有着重要的关系。如前所述,河间、信都、平原三郡互接,河间郡在北,信都郡在河间郡的西南,平原郡在河间郡的东南,而乐寿县,则位处在河间郡的最南端。
亦即是,乐寿县的西南就是高鸡泊势力所辐射到的信都郡、乐寿县的东南就是豆子所在的平原郡。
选择在乐寿称王,把乐寿作为他的“王都”,既可使高鸡泊、豆子成为他后方的牢靠两翼,并且北向河间郡的腹地,西向河北西北部的博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