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的,单纯的从路途上考虑,就很不现实。
除非你是有天大的冤屈,要么就是背后有人指使。
以大明朝的时代背景和科技条件下,要是真的有冤屈,估计到不了顺天府,就让人给按了。
那么,就只能是后者了。
这是有人刻意为之。
不过,顺天府尹张国彦也不是一刀切的把人关进监狱就不管了,他是直接去监狱里面审问,真要是有冤屈,他就管。
同时,把真有冤屈的百姓关进监狱,也是一种保护。
不然,很可能,这有冤屈的百姓刚告完状,等出了顺天府衙的大门,人就没了。
顺天府尹张国彦,审问完之后,发现这些告状的百姓,基本上都是别有用心的。
他知道这些人真实的目的是什么,他抓了人呢,象征性的审一遍,走个过场,压根就不往深层次去。
然后,张国彦把案子往刑部报。
案卷上当然不能实话实说了,大概意思就是,近来屡屡有百姓进京告状,顺天府仔细审查之后,发现大多数都是无中生有,亦或是小题大做。
年关将近,百姓无辜,上天又有好生之德,本欲小惩大诫。然,衙内争执不下,主张重判者有之,主张薄惩者有之。
具体应当如何,还请刑部酌定。
刑部尚书严清一看顺天府发来的公文,当时就明白了,顺天府尹张国彦,这是把球踢到他这来了,
严清是刑部尚书,又不能不管,可这不是简单的刑事案件,而是纯粹的政治案件。
倾巢之下,岂有完卵。他严清想要置身事外都不可能。
所以,严清提笔就给顺天府写了回文。
回文的内容,可以说相当有水平:按大明律处置即可。
顺天府尹张国彦一看刑部的回文,好家伙,按大明律处置,我就多余问你们。
张国彦随即吩咐下去,凡是来告状的百姓,有冤者申之,无冤者遣之,无理者抓之。
相对于大理寺卿辛自修和顺天府尹张国彦,右都御史潘晟的做法,则更行之有效。
潘晟是张居正的亲信,本来张居正都保举他入阁了,让他入阁理政的圣旨都发到他手里了,他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