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人,与祖承训是老熟人。
“我听说老兄你带两千骑兵会同朝鲜军队收复平壤去了,安顿完手上的事情我就带人赶过来了。”
“看来,还是来晚了一步。”
对于老熟人,祖承训没有藏着掖着,“朝鲜人谎报军情,平壤城中的倭寇不下万人,他们却说只有两千人。”
“倭寇的火铳手中,有朝鲜人。而且我还亲眼看到,顺安一带的朝鲜兵与倭寇互相对话。而且,朝鲜兵压根就没有配合我军作战。”
杨元眼神一凛,他也是奉命前来救援朝鲜的,朝鲜人这么做,能坑的了祖承训,未必就不会如法炮制,坑了他杨元。
“你的意思是,朝鲜人与倭寇,有所勾结?”
“十有八九。”祖承训叹了口气。
“我这次轻敌冒进,折损兵马,栽了大跟头,难逃责罚。兄弟你可千万要加上小心。”
“朝鲜兵带队的是谁?”杨元问道。
“不管朝鲜人有没有勾结倭寇,仅凭他们谎报军情、临阵脱逃,就够要他们脑袋的。”
“叫钟国仁。”这个名字祖承训记得很清楚。
杨元冷笑一声,“他也配叫这个名字!”
“老兄你先好好休整,我带人,把他拿了。”
祖承训问道:“你带了多少兵?”
“五百。”说完,杨元又加了两个字,“家丁。”
有五百家丁,杨元就敢前来支援以及动手拿人,说明杨元也没有将朝鲜人和倭寇放在心上。
能在大明朝九边军镇中当上副总兵,哪个不是靠真本事杀出来的。杨元对于自己以及麾下的家丁,有着绝对的自信,这一点,倒是和祖承训差不多。
祖承训又问,“后续军队过江了没有?”
杨元回答道:“别提了,朝鲜兵败如山倒,一批又一批难民涌到鸭绿江。为了防止难民过江,江中的船只已经全被调到了北岸。”
“难民挡路,搭起浮桥,难民就往上涌。军需辎重以及火炮运输本就费力,现在还得防着难民,太耽误事了。”
“我来的时候,佟将军已经在带兵驱逐难民,后续兵马应该很快就能到。”
自家大军马上就要来了,祖承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