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月,终归是要比临时拼凑的普通百姓要强。更重要的,李氏朝鲜的人进入军队中服役,需要自备武器。
如此一来,各地的义军中不乏大量有军事经验之人,且武器充足。依靠熟悉本地环境的优势,不断的在沦陷区与倭寇打游击。
倭寇只能够被动的陷入治安战中,无法抽身。
小西行长是第一军团的军团长,他了解后方的情况,也加藤清正话语中所要表达的意思。
“平壤是坚城,又是朝鲜的三京之一,不管守不守得住,都必须要守。”
“以我军的实力,与明军作战或许不可为,但应对朝鲜人,还是绰绰有余。”
“攻明不可为,可朝鲜已经在我军的手中。吞下去的肥肉,岂能吐出来。”
“就算是你我愿意吐出来,后面的那些人,愿意吗?”
加藤清正沉默片刻,“愿不愿意不是你我能够决定的事情,后面的那些人也无法决定。”
“只要太阁殿下不松口,这场战斗,必然要继续下去。”
这时,有一个倭寇武士走来,他朝着小西行长、加藤清正二人行礼。
“军团长,明军派人前来劝降。”
“劝降?”小西行长眉头一挑,看了一眼加藤清正,苦笑道:
“看吧,有些事,只有顶在前面的人才能体会。”
接着小西行长回过身看向那武士,“去告诉明军的使者,就说我愿意投降。”
“不过,还请明军暂时退兵三十里,以便我整顿军队,书写降书。”
“是。”那武士离去。
“缓兵之计,明军未必就会上当。”加藤清正叹言。
“我也没指望明军会上当。”小西行长说的很随意,像是无关紧要的事。
“上城头吧,明军很快就要攻城了。”
“我去大同门那里盯着。”加藤清正留下一句话后,随即离开。
小西行长则转身走上城头,组织防御。
明军的使者回营后向宁远伯李成梁等人回禀小西行长的话。
李成梁连想都没有想,就知道这是倭寇的缓兵之计,当即下令,攻城。
宁远伯李成梁、腾冲伯戚继光,这二位在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