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早期汪明理教书的时候,就已经做过这样的事情,如今教大人和教孩子,对他而言轻而易举。
对方虽然说的清楚,但顾衡还是有些担心。
毕竟这事关他的前途,也关乎他的未来,他不得不小心谨慎。
“既然,先生如此有把握,那可否让我出两个题?”
“请便!”
“第一问,若是对待家中孩子哭闹不愿学习,先生将会如何教学?”
这是为孩子问的,商清瞪着眼睛听的格外认真。
“学习本就是一件枯燥的事情,孩子哭闹,自是停止教书行为。”
“那孩童如何学到知识?”
“孩童的知识存在生活之间,并不是一板一眼就能够融会贯通,如若能结合生活游戏给予相关内容,岂不是更好?”
这话有些类似兴趣教学,能在这个时代听到这样的教学内容,商清颇为赞赏。
顾衡也觉得汪明理的回答更贴切孩子的需求,默认后,又提出了第二个问题。
“接下来是关于科举的问题,请问先生对科举内容了解多少?”
这个问题问的有些刁难了。
历来科举内容都是漂浮不定的,别说是汪明理了,就算是朝中的太傅,遇到这个问题也不能准确的答出来。
商清不由的为汪明理勒了把汗。
“科举内容是漂浮不定的,谅我答不出来。”
显然这个结果并不是顾衡想要的。
敲着茶杯,正的暗示让商清再找人时,男人又给了一个答案出来。
“不过在我看来,科举,就是给朝中选拔一批为民着想的人,他结合着实事,也联系着百姓。”
“例如这些年公布的试题,大同,无非想要国泰民安,征战,无非想要天下太平。”
“总之无论试题如何更改,为民的核心是不变的,至于应对的方法,则要看做题者洞察的心思。”
“总而言之,只有一心为民,为大局考虑之人,才能交出满意的答卷。”
这话仿佛定海神针,直接镇住了顾衡慌乱的心。
他瞧着汪明理,满眼皆是敬佩。
这人竟然真的把试题给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