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曰广宣教化,增强民力。臣以为,治水之道,在于人心。应广泛宣传治水知识,教育百姓如何防灾减灾,提高自救能力。同时,鼓励民间成立治水组织,相互帮助,共同抵御水患。
臣深知,治水之事,非一日之功,需持之以恒,方能见效。然臣愿以此微薄之力,为圣上分忧,为百姓解难,虽赴汤蹈火,亦在所不辞。伏望陛下采纳臣言,早赐施行,则荆江之患可除,百姓之福可期,国家之安可期也。
臣杨宇轩,不胜惶恐之至,谨奏。”
宋煜宸觉得很有道理,准备准奏,但看王道林脸色不对,就忍住了没说。
王道林叹了口气。
杨宇轩心里一紧。他的奏议,王道林极少反对;而且此次针对水患,哪条说的不在理、不在势。
“杨大人,你说得对。但当务之急,是什么?”
“解决水患。”
“怎么解决?”
杨宇轩不知道王道林为什么这样问,所以疑惑的回答道,“大人,臣的奏疏,已经说得很明白了。”
王道林反问道,“荆江灾民有多少?”
“工部奏报,大约四五十万。”
“当地还有多少粮食?够吃多少天?”
“不到五十万石,大约能吃十天左右。极限情况下,应该够十五日到二十日。”
王道林紧紧盯着杨宇轩的眼睛,说道,“如果我告诉你,沿江灾民不下百万、粮食只有五六万石呢?”
杨宇轩猛然抬头。
这是要饿死一大片人的!
王道林不再看他,眼里已有决断,坚毅之色渐起。
“当务之急是筹粮。兵部张柳,立刻从京都调出十万石军粮,紧急押解至荆江,限期五日内到达,少一斤,军法从事。”
“是。”
“皇叔。”王道林看着宋建恩。
宋建恩上前听调。
“从皇家粮仓中调粮二十万石,交付户部赈灾。”
按制,这事要请旨,不过王道林身后坐着的就是皇帝,他只好答应。
“各亲王、宗亲,按名册上来,以官爵高低、庄园多寡、田亩数量为依据,划分捐粮比例,三日内捐足八十万石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