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武帝晚年汉朝的政治方针转变,所以昭帝时期并没有特别卓越的军事建设。
昭帝时,乌桓逐渐强大,匈奴也趁机数犯汉边。
所以,昭帝时期军事作为基本是收缩防线,加固边防,戍屯边境以及平定因武帝晚年暴政而遗留的数次叛乱。
总的来说,在昭帝时期,汉朝的主要建设还是在经济与文化上的。
相比武帝时期因为连年征战和后期奢侈无度导致的“海内虚耗,户口减半”,在昭帝之世,得到了显著的扭转,“百姓充实,四夷宾服”。
昭帝多次下令郡国官员以劝勉农桑为首要政务,并躬耕于钩盾弄田、上林苑,示民从事农桑,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为了减免穷困百姓的负担,昭帝多次颁布了减免田租、口赋及其他杂税的诏令,凡遇郡国遭受水旱及地震灾害,当年租赋徭役皆免,并颁布“令民得以律占租”的法令,废除了律外苛税。
在文化上,由于武帝时期已经创建了太学制度,但当时规模有限,只有几位经学博士,而到了昭帝时期,经学博士增加到了一百位,社会上也因此出现了积极向学的风气。
但在历史意识方面,昭帝时期也发生了改变。
在此之前西汉官方对于秦朝的态度都是很暧昧和模糊的,基本上都是否定中包含着肯定。
而到了昭帝时期,由于汉武帝确立了汉朝的官学为儒学,且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方针下,儒家学派占据了显学地位。
尤其是在贤良文学、经学博士等议论下,对秦朝得失的分析态度开始慢慢消失,逐渐转为了全面否定和批判。
一直到后来所有的封建王朝,对秦朝的历史得失都是毫无学术性地直接批判和全面否定,这种情况一直到清朝灭亡,进入民国时期,儒家的这种不符合自己治世观的就要全面否定的历史意识才得以改变。
总的来说,昭帝时期是汉朝的一个平和时期,刘弗陵在霍光的辅佐下,社会整体欣欣向荣,百姓安乐,国库充实,为后面的宣帝治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就好比我们常说的,我们不可否认汉武帝是千古一帝的事实,也无法否认汉武帝的千秋伟业,我们崇拜他、敬仰他、爱戴他、赞颂他、祭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