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上任新的太史令后,他除了陪汉武帝出巡之外,其余时间全都窝在国家藏书楼里读书写史。
但太史令的岗位职责可不仅仅局限于修史这一项。
另外司马迁他还要负责监管国家的天文历法,我们印象之中专门掌管天文和历法的古代行政主管部门钦天监等,也是在唐高宗之后提出来的,并在宋明时期逐渐确立。
例如六部六寺十二院十二监二十四司这些详细细化的权利架构在汉朝的时候还没有提出来,当时的不止太史令掌管除了历史记载外的其他事务,就例如太常卿也要掌管御膳、典仪、服饰等各种后勤杂务。
所以,秦汉之际的三公九卿等各中央官职,能坐上这个位置的人本事是不小的。
话归原题。
司马迁发现了旧历《颛顼历》沿用至今已有百余年,那肉眼可见的误差都还没公鸡打鸣的准确度高。
汉朝初建的时候,秦朝本来统一后就没有好好的建设和恢复生产,再加上秦末战乱,整个国家都一片疲敝。
汉朝之所以一切都基本继承了秦制,也“屈辱”的向匈奴、地方不断屈和求平稳,就是因为太穷了,皇帝一天都吃不上几个菜!
所以,汉初才会重用黄老之策,无为而治,以求天下恢复生机。
经过了文景之治,大汉已历五朝,到了汉武帝时期,不但有钱可以大规模的出击匈奴,面对早就过时的一些制度以及设施建设、典籍编纂等都可以提上日程了。
所以司马迁一行人在汉武帝的授权下,颁布了中国第一步历书————《太初历》。
《颛顼历》是先秦时候就一直在用的历法,秦朝当时也没有去修正。
《太初历》经过精密测定的历元为太初元年冬至朔旦甲子日夜半,它纠正了《颛顼历》的累积误差,故《汉书·律历志》称《太初历》晦朔弦望皆最密,日月如合壁,五星如连珠。
《太初历》还以正月为岁首,更加科学地反映农业季节,因此后世改历,一直沿用至今。此外新历中还将十九年置七闰,第一次把二十四节气纳入历法,并以没有中气之月为闰月,使历书与农时季节更为适应。
《太初历》推出了一百三十五个月有二十二次交食周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