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历史军事 > 天幕出现:皇帝怒喊欺天啦! > 第322章 换得东家种树书(2/3)
宗一激动便任命他为江阴签判,二十五岁的辛弃疾开启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

    国外的一名作家说过:

    “人生有两个悲剧:一个是万念俱灭,另一个是踌躇满志。”

    辛弃疾的一生却将这两个悲剧都收入了囊中。先说他的“踌躇满志”:

    刚从抗金前线来到后方为官时,他还看不清南宋朝廷对金人的畏惧忍让。

    又因宋高宗曾赞许过他的英勇行为,不久后即位的宋孝宗也一度表现出想要恢复失地、报仇雪耻的锐气。

    这使得辛弃疾误判了形势,热血贲张地写下《美芹十论》《九议》等著名的抗金北伐檄文建议,踌躇满志地等待着挥师北上。

    然而,并没有他想象的大义北伐的事情发生。现实是残酷的。再看他的“万念俱灭”:

    很快辛弃疾就发现,他那些鼓舞民心,被民间广为传颂的抗金檄文和行动方案在朝廷却反应冷淡,被搁置一边。

    更出乎他意料的是,本来就没有抗金决心的宋高宗、宋孝宗因为畏惧义军惹事,竟将义军解散,把他们分割安置在淮南众多州县的流民中。

    而朝廷看中他辛弃疾的也绝不是什么抗金猛人,而是组织和办事才能。

    他哪里知道,自己的人生之路,早已有皇权为他规定好。

    就像被绑定在朝廷量身定制的一条铁路上,他只能按照既定的路线走,根本没有越轨的可能。

    于是,在接下来的二十多年里,他先后被派到江西、湖北、湖南等地担任转运使、安抚使一类的地方官职,负责管理民政和社会治安,连金人的毛都没让他看。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觮,汉箭朝飞金仆姑。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这首在回首那曾经的英勇往事之际一气呵成的落魄且壮烈之佳作,宛如一把锋利无比的剑,深深地刺入读者的心窝,将那种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英雄所独有的无奈与悲愤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透过字里行间,仿佛可以看到那位昔日的英雄正站在历史的长河岸边,仰天长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