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的进一步发展,在对理获取的途径上提出不同见解,曾对明清两代思想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其中的“阳明心学”在近现代有着不俗的影响力,甚至至今仍有许多的拥簇者。
朱熹的理学博大精深,被后代统治者尊为“大贤”,被学者奉为“万世宗师”,他的学说对后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朱子学类尤其是在明清时期影响极大。
这里我们来说个题外话,为什么宋朝的哲学家尤其的多,而哲学思想为何重要。
首先,我们要知道,哲学思想是一个国家上到执政下到苍生三观塑造的一个重要纲领。
在汉代,武帝首先确定了汉朝的纲领思想为春秋儒学,也就是后来人常说的“汉儒”、“汉代经学”,它主要确定了“天人”以及解释了简单朴素的宇宙观、世界观、人生观等。
确立了皇权的合法性唯一性和神圣性,也推动了汉代大一统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东汉时期佛教传入华夏,与本土的道教产生了信仰冲突。
随着时间的发展,本土化的佛教、进化后的道教都对传统的儒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力,所以儒学也在进化。
到了隋唐时期,“三教合流”、“三教合一”的哲学思想成为了社会的主流。
例如我们一般在简单的介绍唐朝的思想时,会说是国教道教、经学是“唐儒”、治国是法家、信仰多佛教。
但儒学确实是愈来愈弱,因为过去的儒学已经不再适用于当时的社会了,所以唐代的大学问家韩愈发起了“古文复兴运动”,也称“儒学复兴运动”,这项运动经过宋代儒者的不断填充和延伸,到了明朝时期完善,最终让儒学实现了新的进化。
所以说宋朝时期,情况又不一样了。
宋朝未能完成汉唐传统意义上的大一统,这一直以来都是宋朝的硬伤。
汉人的愈来愈势弱、异族的崛起与庞大、社会科技文化的发展、各种新兴事物的出现等都让宋朝社会急需一个新的纲领思想引导。
传统的儒家,哪怕是汉儒、唐儒,以及简单的春秋儒等经学他们的思想已经不能再支持宋朝维系统治的需求了。
宋代的党争一般也是分为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