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前340年,周显王三十一年,他出生于楚国丹阳,芈姓,屈氏,乃是楚国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裔,不折不扣的楚国贵族出身。
他自幼嗜书成癖,读书多而杂,虽出身贵族,但因自幼生活在民众之中,加以家庭的良好影响,故十分同情贫苦百姓。小小年纪便做了许多体恤民众的好事,博得了众口一词的赞誉。
也因为当时时代的环境为贵族政治,即奴隶制社会晚期和封建社会早期。
所以凭借着贵族的身份和优越的家庭环境,屈原不仅获得了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还在十五岁左右就已经身居高位,任职楚国左徒。
丞相是一人之上万人之下的官位,而左徒一职仅在丞相之下,相当于楚国官位体系里的二把手,而且只有得到楚王相当的信任才能担任此职,有着绕过丞相直接上报的特权。
左徒的职权很多,包括外交等方面,而屈原也长期负责了楚国的外交等大权,所以在此时的屈原可谓是年少春风非常得志。
司马迁在《史记》里将其总结为“王甚任之”。
除了外交大权外,屈原在担任左徒期间主要从事的还有改革变法。
当时处在战国中后期,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战争日益剧烈,在魏国李俚变法掀起的变法图强的浪潮里,不改革的国家就只能落后,并被其他崛起的国家吞并。
这股时代的浪潮,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置身事外。
楚国也参与了变法的浪潮之中,也必须参与。
屈原便从事了楚国了变法改革,他上台后制订并出台各种法令以针对楚国的弊政和落后之处。
并在接下来的数年中,屈原继续深入变法改革,与旧贵族和一切顽固势力进行斗争。楚之形势大变,旧贵族面临着覆灭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