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历史军事 > 历史直播: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第237章 天灾饥荒(2/4)
刘秀喃喃道,这大业七年,可真是发生了太多的大事。

    杨广在自己的绝路上越走越快,还在全天下放了一把大火;这把火一放,还真的不等翻过年去,就在大业七年,就烧出来了这么多不世之材。

    刘秀有些好奇,也不知道这个时候,朝中有多少人看出来了隋朝江山不稳乃至与可能倾覆的未来;而看出来的这些朝中官员贵族,他们是去劝谏杨广了,还是去暗中做其他准备了……

    这些做准备的人之中,有多少是打算寻摸寻摸下一位明主然后尽快站队以求夺得先机,有多少是打算自己亲自下场看看自己是不是下一位明主。

    而朝中的这些暗流涌动,在大业九年那个叫做杨玄感的直接反叛之前,杨广到底有没有察觉到呢?

    【在这里,我们再补充一点当时的天灾情况。】

    【前面提到过,山东、河南洪涝,且有黄河逆流,这是大业七年的事情;就在大业八年,天下大旱,同时还伴有疫病流行,特别是关中地区、崤山以东地区。】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朝廷对于粮仓却看得很紧,极少开仓放粮——举个例子:】

    【隋朝名将张须陀,彼时恰好在齐郡当郡丞,齐郡的治所就是现在的山东济南。此时当地爆发饥荒,粮价飞涨,张须陀觉得这个时候必须得官府放粮救济灾民。

    但是当地的其他官员觉得不应该开仓放粮,倒不是他们就根本不在乎百姓或者已经把粮仓里面的粮食偷偷倒卖了,而是觉得开仓放粮绝非什么官员擅自做主的事情,“须待诏敕”。

    张须陀明白这个道理,但是他表示,如今皇帝身在远方,等到使者往来传信,都不知道过去多久了,百姓如今就已经踩在了生死线上,明天可能就会死去,根本等不到那个时候,哪怕我因此获罪于陛下,我也没有怨言。

    于是,张须陀决定承担责任,开仓放粮,救济当地百姓;而后来杨广知道这件事情后,也并没有责怪于他,而是非常赞赏。】

    【这个故事,当然是一个好故事,好官、好皇帝、好发展、好结局,当地百姓们得到了救济,官员勇于承担责任、爱护百姓,皇帝没有惩罚这样的好官而是给予赞赏。】

    【但是另一个角度,这也切切实实反映了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