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望的人可能不再观望,只等一个好机会便公开发表声明;没想过此事的人,现在也开始思考这件事情,即便实力不足,但发布一个声明好像也不是做不到。
要知道,有没有直白地表明立场非常重要。
在真的态度鲜明地表示立场和目标前,即便其他人、所有人都知道实际情况如何,但依旧让人感觉不同。
是不是还有回转的余地?是不是情况还没有走到那一步?是不是,大隋的江山还不至于没有挽回的机会?
可一旦这些人都直接表明态度……
杨坚苦笑,大隋的基业就是真的要完了。
“京城要没了,想来李渊就是在宣布反叛之后,第一步直接进军京城的。”他叹道。
在已经认为下一个唐朝应当是李渊所建立之后——杨坚和独孤伽罗认为,这个推断应当有七八成把握——杨坚就已经能够大致想象出李渊的起兵路径了。
已知,河北、河南、江南地区都有各自较为强势的农民军,杨广本人又视江都为大本营并且离开了京城;李渊本人及其家族子弟又距离京城不算远,很可能还参与了之前杨广北巡途中被突厥包围的救援行动……
所以,这个时候,瓦岗军把持住了洛阳和中原地区,剩余的另一个京城,也是正儿八经的京城,就是最好的目标。
再者,京城也有一个杨广的孙子,这不是正正好好的扶持的人选吗?
独孤伽罗也叹息:“想来他的死期……也不远了。”
杨广确实到了江都,但是天下混乱至此,瓦岗军一马当先公开反对大隋,那杨广身边的人就没有人有些想法吗?
虽然,那些人理论上都是深受杨广信任之辈。
但怎么说呢……就在这个大隋的故事之中,杨素还是杨坚本人颇为信任的人,结果杨坚的死亡疑云中他也有干系;而在看到这个故事之前,如今的杨坚也颇为信任杨素来着。
【顺便一提,采取夺取粮仓、开仓赈济这个方法的起义军并不少,并且还基本上都依靠这个方式获得了大量百姓支持,随后各展才能建立了一方势力。
比如,兰州金城的薛举;比如,马邑的刘武周;再比如,晋阳的李渊。】
刘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