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历史军事 > 历史直播: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第449章 朱温其人(2/3)
间中,也同样是关键角色。】

    【所以,很有必要讲一讲他的大致情况。】

    【朱温,宿州砀山(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人,出生于唐宣宗的大中六年十月,父亲名为朱诚,母亲王氏,家中倒也不算是那种全无根底的人家,其父朱诚也能算是一名乡村教师,在乡下教授《五经》。】

    【朱温在家中排行第三,其上有两个兄长,长兄叫做朱全昱,二兄叫做朱存。】

    【但是朱温幼时的日子也并没有怎么顺遂,朱诚早死,王氏只能带着他们兄弟几人在萧县的刘崇家里做工换取衣食——这个刘崇不是北汉的那个刘崇哈,北汉的刘崇是太原人士,萧县在安徽。】

    【朱温长大成人后,也没有认真工作,不事生产,而是一直以英雄豪杰自许,大部分乡里人都对他比较反感,刘崇也一样不喜欢他,但是刘崇的母亲对他非常好。】

    “那朱温为什么要加入黄巢的队伍?”有百姓看到这里,就觉得不是很能理解了,“这看起来,他也不是活不下去的样子啊……”

    早在看到朱温的父亲朱诚竟然是能在乡间教授《五经》的人物的时候,不少百姓们就自觉朱温的家庭和自己不一样了——那可是读书人!

    而且,不仅是读书人,还是能够出来教书的读书人!

    读书人和读书人之间也是有很大不同的。

    放在后来科举制度非常完善的朝代,那这个不同就是能不能考取功名、换来不同的待遇的不同——有些人读书读了一辈子,都没法考到一个功名,不能实质性地获得什么好处,给家里带来什么帮助;

    有些人则能够陆陆续续考取到功名,不论是秀才还是举人,都至少能够换来一些东西。

    此外,如果考不上功名的话,那也是很难出去开办私塾教书的——能被众人认可的私塾,最起码也得有个功名。

    所以如果等量代换,在这些朝代的百姓眼里,那朱温他父亲朱诚,就是一个能够考取到功名的人物。

    这可是不得了了!

    别说什么穷秀才穷秀才,和很多挣扎的底层百姓相比,那秀才也不是多么不好……

    而在科举制度不存在或者并没有完善的朝代,百姓们对于读书人也是心里面有杆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