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口说道。
“那是自然。人民党人必是人民中的先锋战士,是觉悟最高、信念最坚之人,绝非泛泛之辈可轻易加入……”崇祯目光坚定,不容置疑地说道。
“那是,那是……”侯方域等人听闻,连连点头称是,心中虽对加入条件之严苛略感意外,但亦深知此乃大事,关乎大明之未来,不容有丝毫懈怠。
崇祯成立人民党并非一时心血来潮,而是经过深思熟虑。
如今大明的朝廷表面上风平浪静,然一旦步入正轨,往昔之党争必将死灰复燃,卷土重来。
为何断言党争必将再现?只需回顾历史上南明的建立历程,便可知晓其中缘由。福王得以被拥立为帝,并非因其具备治国安邦之才能,实乃马士英等人出于自身利益之考量。而史可法因执着于从自身政治主张出发选择皇帝人选,犹豫不决,迟迟未能确定,方致使福王上位。
待福王登基之后,马士英之流迅速在其身边集结成一股势力,他们对东林党展开猛烈攻击,不择手段地排除异己,短时间内便掌控了南明的朝堂大权。彼时,朝廷之上的那些重臣们,所思所想并非国家之兴衰荣辱,而是自身以及所属利益集团的得失利害。故而,南明自朱由崧登基以来,党争纷扰不断,硝烟弥漫。众人皆忙于争权夺利,无人认真思索如何收复失地,甚至连基本的防守之策亦无人用心谋划。
对于崇祯而言,他因知晓历史的进程,自然不会将宝贵的时间与精力耗费在官员们之间无休止地互相推诿扯皮之上。他深知当务之急乃是集中一切所能动用的人力、物力资源,全力筹备应对清军的南下。唯有成功抵挡住满清的进攻,在南明这半壁江山站稳脚跟,方有机会考虑收复失地,实现力挽狂澜之壮志雄心。
然仅靠他一己之力,实难达成此等艰巨之目标。他迫切需要一批忠诚于自己,或者说是忠诚于大明的有识之士齐心协力,共克时艰,而非陷入互相攻讦、扯皮内耗之泥潭。
成立政党,便是他苦思冥想后得出的最为便捷、亦是最具成效的一种应对之策。毕竟他来自后世,教员以政党凝聚人心、推动革命成功之范例清晰地摆在眼前,自然值得借鉴效仿。
此事若处于和平时期,抑或哪怕他穿越至崇祯初年,或许都不会有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