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就让人把奏本和收割机一块儿送往京城,自己则是再一次跑到了刘庙村里去看百姓碾场。
洪武元年的时候,整个宁阳县所有百姓都是聚在宁阳县的县衙外碾场,也就是用碌碡将晒干的麦子,反复滚压辗打,使麦粒与秸秆和麦糠分开。
而到了洪武二年,因为各家各户种的地多了,种的麦子也多了,所以县衙前的那片空地就不够用了,各社百姓也只能在自己村子里的打谷场上进行晒粮食和碾场。
一般农村所谓的打谷场,一般都是选择在村庄附近较为开阔、平坦且地势较高的地方,用各种工具将选定场地的土壤反复夯实,再用碌碡反复碾压。
在这个过程中,要特意往打谷场的地上浇水,要把麦秸打碎了掺到土里,铺到打谷场上,然后再反复夯实、碾压一遍又一遍,直到打谷场表面的泥土变得特别紧实,就算下雨也不会被泡成泥汤,然后才可以在打谷场上晒粮食和碾场、扬场。
而且与之前不同的是,早在杨大知县张罗着用简易水泥修路的时候,就已经想过要给各个村子里用水泥平整打谷场,所以,现在宁阳县城外各个村社的打谷场都已经是水泥地面,受到雨水的影响更小,也更平整。
至于说宁阳县城内的百姓们没有打谷场该怎么办?
多简单点事儿啊,宁阳县城南通往兖州府的那条路,随便去晒粮食,随便在那条路上碾场。
办法总是比困难多的嘛。
杨少峰杨大知县一边胡思乱想,一边看着刘三十二指挥着刘庙村各家各户的百姓们把早已晒好的麦子铺到打谷场上,又指挥着青壮们给牲口套上碌碡,然后开始碾场。
杨大知县仔细瞧了一会儿,问道:“今年的收成怎么样?”
刘三十二满脸堆笑,答道:“托大老爷的福,今年的收成可是比去年强的多,一亩地差不多得能收个一百三十斤左右。”
杨少峰嗯了一声,然后在心里暗自算计了一番。
按照一个普通的三口之家有三十亩地计算,一家差不多能收四千斤左右的麦子?
再按照一个一年吃掉八百斤麦子来计算,这一家三口忙活了一年,还能剩下一千六百斤麦子?
不对,朱重八朱皇帝蠲免了宁阳县的赋税,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