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历史军事 > 养鸡养猪挖野菜,县令升官有点快 > 第342章 百姓迁移所面临的最大问题(2/3)
都不是迁移和安置过程,而是在于安置之后。

    还是那句话,三里不同俗,五里不同音。

    这些从江南迁移到登州府的百姓一是面临着语言沟通方面的问题,二是面临着风俗习惯上的不同。

    当然,这两个问题其实还比较好解决,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江南的百姓可以慢慢听懂登州百姓的方言,登州百姓也能慢慢接受江南百姓的一些习俗。

    真正比较麻烦的是怎么安置这些百姓

    虽然理论上来说是可以往城内和城外平均分配,可是城内跟城外是一回事么?

    无论什么时候,尤其是在战乱还没有结束的建国初期,居住在城池之内的百姓有更高的安全感,这都是不争的事实。

    所以,分配到城内的那些百姓当然不会有什么意见,而分配到城外的那些百姓心里能没有一点儿意见?

    即便是采用抓阄这种相对公平的方式,也同样需要考虑到百姓之间是否沾亲带故——他们是更愿意分到一块儿?还是能接受分散安置?

    又或者说,这一千户百姓是从苏、松、嘉、湖、杭等地迁移过来的,他们是更愿意以地区来划分安置,还是愿意接受打散之后随机安置?

    除此以外,还涉及到给他们分配土地、让他们开荒耕种等等一系列乱七八糟的问题。

    总之,这些乱七八糟的问题不摆在明面上之前就相当于不存在,真正摆到明面上之后却足以令任何一个官老爷们头疼。

    杨少峰微微揉了揉额头,说道:“等这些百姓来了之后,先让人带着他们搭起临时安置用的窝棚,然后再让人去统计他们原本的籍贯,尽量按照打散之后分开安置的方案来办。”

    集中安置肯定是不行的。

    如果把这些迁移来的百姓按照迁移之前的户籍进行集中安置,比如说苏州来的百姓安置成一个村,松江来的百姓也安置成一个村,且不说这样做能不能让这些迁移来的百姓满意,光是让他们融入到登州本地百姓就会成为一个很要命的问题。

    或者还可以说得再直白一些:朱皇帝为什么要从江南往山东迁移百姓?

    不是因为江南的土地不够给这些百姓分配,而是朱皇帝想要推动南北之间的融合,尽量消除掉南北之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