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此刻犹如翻江倒海一般,这场起兵本已让赵恒如履薄冰,如今柴赢的动向更是让赵恒倍感压力。
赵恒身旁,杨镇神色凝重,手中拿着一卷地图,若有所思。而太原王氏家主王伯渊则身着华丽长袍,面容担忧,眉头紧锁。
王伯渊率先打破沉默,语气中满是担忧:“殿下,如今柴赢已经破了娘子关去了河东道,属下担忧我王氏家族和河东道的安全。柴赢此举,恐是要对我们的大本营下手。依属下之见,我们应当撤军,回守河东,防止被柴赢和朝廷两头夹击。”王伯渊的眼神中流露出深深的忧虑,似乎在思考着最坏的情况。
赵恒听了王伯渊的话,没有立刻回应,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杨镇。杨镇微微思索片刻,然后抬起头,眼神中闪烁着思索的光芒。
“殿下,本将认为王大人的担忧不无道理,但我们也不能轻易撤军。”杨镇缓缓说道,“柴赢此人,虽去了河东道,但本将怀疑他是准备坐山观虎斗。柴赢或许不会与朝廷夹攻我们,而是等待我们与朝廷两败俱伤,他好坐收渔翁之利…”
杨镇伸手指着地图接着道:
“殿下且看,如今朝廷被我们围困,已是疲于应对,柴赢若真心为朝廷平叛,理应速速回京驰援,与京城守军里应外合,共同对抗我们。可他却偏偏选择去河东道,这其中必有深意。柴赢定是看出了我们与朝廷僵持不下,他想等待一个最佳时机。若我们此时撤军,之前的努力便白费了,而且还会让柴赢觉得我们胆怯,更加肆无忌惮。再者,柴赢若真有二心,他也不会急于与朝廷联手。朝廷对柴赢也未必完全信任,毕竟柴赢违抗了皇命,擅自行动。他们之间必然存在着猜忌,这种猜忌会让他们在行动上有所顾忌…”
“所以,依本将之见,我们应当先拿下京城。只要京城在手,我们便有了与柴赢谈判的筹码。到那时,即便柴赢有所行动,我们也不至于陷入被动。”杨镇的声音沉稳而有力,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信念。
赵恒听着杨镇的分析,心中不断权衡着利弊。赵泰明白王伯渊的担忧是有道理的,一旦被柴赢和朝廷夹击,后果不堪设想。但又不甘心就此放弃对京城的围困,毕竟已经付出了如此多的努力。
赵泰在心中暗暗思忖着柴赢的真正意图,柴赢真的会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