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其他类型 > 黄帝内经爆笑讲解版 > 六元正纪大论第七十一(九)(5/11)

    说到这里,如果咱们中医老祖宗在,肯定会开一剂方子来调和这内外的温差。这方子啊,就叫“清热解郁汤”,听着就挺高大上的吧?其实配料挺简单,就是金银花30克(那可是清热解毒的小能手)、连翘20克(能帮你把体内的热气往外推一推)、黄芩15克(清热燥湿的高手)、淡竹叶10克(利尿清心火,让你从里到外都凉快下来)、再加上甘草5克(调和药性,就像是个和事佬,让大家都别打架)。把这些药材放在一起,加水没过药材两指宽,大火煮开后转小火慢炖半小时,一碗清清爽爽的“清热解郁汤”就完成了,保证你喝完之后,感觉整个人都轻盈了起来。

    至于穴位嘛,咱们得说说“内庭穴”,这可是个去火的宝贝穴位,位于脚背第二、三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就像是身体里的一个小小灭火器,平时觉得心里有火,或者吃多了上火的东西,不妨按揉一下这个穴位,每次按个分钟,力度适中,别太温柔也别太粗鲁,就像是在和穴位里的火气谈判:“嘿,哥们儿,咱商量商量,能不能别这么闹腾了?”

    再聊聊脉象吧,中医讲究“望闻问切”,这“切”指的就是摸脉了。如果体内有热,脉象往往会表现为洪大有力,就像是夏天的海浪,一波接一波,汹涌澎湃。这时候啊,你就得留意了,是不是最近吃多了辛辣,或者熬夜太多,导致身体里的“小火苗”越烧越旺了?这时候,除了喝我们前面提到的“清热解郁汤”,还得调整作息,多喝水,少吃点上火的食物,让身体回归到一个平衡的状态。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句,咱们的身体其实挺智能的,它会通过各种方式告诉我们它的状态,比如舌苔厚了、口气重了、皮肤长痘了,都是身体在喊:“嘿,主人,我有点不对劲儿啦!”所以啊,平时多关注自己的身体,就像关心最好的朋友一样,它好,你也好,对吧?

    总之呢,这“二之气”虽然有点调皮,但只要我们懂得如何应对,就能轻松化解它的“恶作剧”。记住,不管外面天气怎么变,保持内心的平和,合理饮食,适量运动,还有,别忘了偶尔给自己熬一碗“清热解郁汤”,让身体内外都保持在一个最佳的状态,这样,我们才能以最好的姿态迎接每一天的阳光和雨露,不是吗?

    这“三之气”,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