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伯又指了指腿上的“足三里”:“再看看这个,足三里,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这可是个养生大穴,中医里有句话叫‘若要安,三里常不干’,意思就是说,经常艾灸足三里,能强身健体,少生病。它就像是身体里的一个超级能量站,给你源源不断的动力。”
黄帝摸了摸自己的小腿,笑道:“哈哈,我以后得多揉揉这个‘能量站’,让自己更强壮!”
岐伯继续介绍:“还有这个‘太冲穴’,在足背,第1、第2跖骨间,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中,或触及动脉搏动处。它可是疏肝解郁的好手,心情不好、压力大的时候,按一按它,就能让心情变得舒畅起来。它就像是身体里的一个小心理医生,随时准备给你开解。”
黄帝听得津津有味,忍不住插话道:“那这些穴位,是不是也能根据虚实来补泻呢?”
岐伯点了点头:“正是如此。比如说,你感觉身体虚弱,力气不足,那就可以用补法刺激足三里,给它加点油;要是你上火了,口腔溃疡、便秘啥的,那就用泻法刺激合谷穴,给它降降温。至于太冲穴嘛,心情烦躁的时候就用泻法,让它帮你把心里的火发出去;情绪低落的时候就用补法,让它给你加点正能量。”
黄帝听得连连点头,笑道:“这针灸之道,还真是博大精深啊!不过,你说这虚实补泻,得怎么判断呢?”
岐伯笑道:“这就得靠咱们中医的望闻问切了。望,就是看病人的气色、舌苔啥的;闻,就是听病人的声音、闻气味;问,就是问病人的症状、病史啥的;切,就是摸病人的脉象。通过这些方法,咱们就能大致判断出病人的虚实情况,然后再决定是用补法还是泻法。”
黄帝听得入了迷,感叹道:“岐伯啊岐伯,你这一番讲解,可真是让我受益匪浅啊!看来,这中医之道,我还得多向你请教才是。”
岐伯摆了摆手:“哪里哪里,黄帝啊黄帝,你可是咱们华夏部落的领袖,我这点小知识,能入得了你的眼就不错了。不过话说回来,这针灸之道,虽然神奇,但也得因人而异,因病而异。咱们得多实践,多总结,才能越用越精。”
黄帝心血来潮,对身边的岐伯说:“嘿,岐伯啊,我一直对那个‘三刺’的道理挺好奇的,你给咱